陳麗 蘇潔
【摘要】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SFBT)的基礎理念和操作特點極其適用于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尤其適用于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心理咨詢。筆者從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兼職高校輔導員,嘗試將SFBT應用于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心理咨詢,效果顯著。
【關鍵詞】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大學新生 適應不良
一、SFBT基本理念簡介
SFBT強調解決問題的核心和方法,重視問題的正向積極面,積極肯定、鼓勵來訪者,引導來訪者利用過去的成功經驗以構建性的眼光面對挫折與創(chuàng)傷,建立具體可行的目標,配合即時可為的行動,調動來訪者的行動積極性,改善問題帶來的困擾,實現(xiàn)來訪者自我成長。
其主要理念如下:
1.事出并非有因。SFBT理論認為,傳統(tǒng)心理咨詢的“探討了原因,問題就能解決”的假設很多時候是很難解決心理問題的,因為探究原因本身,是主張用“可以做什么讓問題不再繼續(xù)下去”這樣的問句取代“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SFBT側重探究對心理問題解決的過程,即探究“怎么做”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分析“該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從正向意義出發(fā)。SFBT強調來訪者面臨的問題具備的積極意義而不是聚焦于其痛苦或創(chuàng)傷;強調來訪者的成功經驗;強調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潛在能力與可能性,充分引導并激發(fā)來訪者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來訪者自我成長。
3.尋找“例外”的解決方法。當來訪者面臨困境時,困擾并非持續(xù)存在。在特定情境下困擾會減弱或者不再發(fā)生,另外來訪者曾經成功解決問題的經歷,這些即為“例外”。把“例外”的發(fā)生條件作為解決問題的指導方向是SFBT的重要操作特點。
4.通過小變帶動大變。當來訪者開始做出行動改變時,即便改變的幅度輕微,亦可以促進來訪者解決問題的信心與動機,持續(xù)的小的改變會積累成大的改變。咨詢師引導來訪者看到小改變的價值,并促進小改變的招瀕發(fā)生。
5.來訪者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執(zhí)行者。SFBT強調來訪者可以利用其本身的資源去達到改變的目標,咨詢師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發(fā)掘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來訪者運用這些資源,修正其認知和行為,實現(xiàn)自我成長。
二、案例基本情況
林某,男,18歲,大一新生,近一個月來情緒低落、學習興趣降低,胸悶、煩躁,厭燈視實生活。
個人陳述:林某來自農村,為家中獨子。在高中時期林某是班級的尖子生,深受老師喜愛,努力學習想考上重點大學,但高考失敗進入專科院校。父母聽從親戚建議幫其選擇高職院校油氣儲運專業(yè)。進入大學一月余,非常失落,感覺一切都變了。周圍同學中很多是油田子弟,經濟寬裕,平時聊天內容多為追求時髦、網(wǎng)絡游戲、談戀愛等,幾乎不討論學習。老師們不像高中老師那樣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林某對現(xiàn)在所學的油氣儲運專業(yè)不了解且沒興趣,覺得抽象難懂。想到三年以后要從事油氣儲運行業(yè)的工作,覺得特別焦慮。最比林某感覺難受是被安排與其他專業(yè)的同學住在一間宿舍。他覺得宿舍里其他同學經常一起活動而獨獨疏遠冷落自己,感覺受排擠、非常孤獨。班級競選干部落選后,感覺自己特別失敗,沒有順利的事情。林某覺得這與過去生活反差太大,從天堂掉進地獄,糟糕透了,感覺胸悶、難受,身體疲憊,晚上經常失眠,有時心跳加速,學習能力減退,感覺自身沒價值,想哭又哭不出來,回避接觸同學和老師,不知道向誰訴說,感覺生活空虛、乏味,希望擺脫痛苦,在班主任介紹下因此前來求助。
心理測試結果與分析: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 SDS測試、焦慮自評量表SAS。
結果:SCL-90測試:其中軀體化2.3,人際關系敏感2.5,焦慮2.1,偏執(zhí)2.1,抑郁:2.8,總分:170分,測試結果中軀體化、人際敏感、焦慮、抑郁因子分高于常模。
SDS:粗分52分,標準分65分,中度抑郁。
SAS:粗分48分,標準分60分,中度焦慮。
心理測量結果分析:中度抑郁、中度焦慮
通過評估與診斷,確定該來訪者為大學新生適應不良。一般心理問題。
三、運用SFBT技術進行心理咨詢簡要過程實錄
1、準備階段;
前期已進行過資料收集、心理評估、問題診斷,考慮到來訪者實際情況,擬運用SFBT技術進行心理咨詢。向其介紹SFBT主要的程序。旨在建立良好咨訪關系。
2.問題描述階段;
咨詢師詢問來訪者的求助原因,為其提供描述問題的機會。咨詢師詢問事件與情景的細節(jié)而不追究問題的成因;在傾聽來訪者描述問題的同時,規(guī)劃出使對話朝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的策略。主要咨訪對話如下:
來訪者:我真厭倦了現(xiàn)在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結束這種日子。
咨詢師:我聽上去好像你不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感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來訪者:就是來上大學大概一個月,我發(fā)現(xiàn)大學生活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樣。這種大學生活讓我覺得很厭煩。
咨詢師:具體是對什么感到厭煩?
來訪者:我討厭周圍的同學總是討論吃喝玩樂,很少說與學習相關的內容。下課就見不到老師,講課的內容我覺得很陌生。宿舍的同學總是一起去打球、去吃飯,但是總是不叫我。我也不知道每天要做什么。我覺得一切都不是我想象的大學生活。
(略)…
以上的提問及問題描述方式幫助來訪者和咨詢師清楚認識到來訪者的焦點問題是對現(xiàn)在大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而不是來訪者一開始認為的“討厭現(xiàn)在的生活”。而來訪者提到的“宿舍同學孤立自己”、“老師不負責任”、“落選讓自己覺得失敗”等這些主觀感受是來訪者適應不良的具體表現(xiàn)。在此階段,來訪者可能被較多問題纏繞,表達和描述并不太清晰。可采用十分評定來量化當前的主觀情緒;如:咨詢師:當你厭煩的極限時,假設你的感覺是十分,而沒有厭煩情緒時你的感覺是零分,那你給自己現(xiàn)在的厭煩狀態(tài)打分是幾分呢?
來訪者:…應該是七分吧
此類量化評分量表也用在讓來訪者評定目前的焦慮狀態(tài)和當前狀態(tài)對來訪者的影響程度,回答分別為7分和8分。運用十分量化評定方法可讓讓來訪者和咨詢師較為清楚地對來訪者當前狀態(tài)進行定位,也可與咨詢結束時的十分評定結果做比較,以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
3、目標建構階段
在SFBT過程中,咨詢師的任務之一是幫助與引導來訪者澄清咨詢目標。確立的目標是明確具體、可觀察可達到、合理且正向積極的,而最主要的是目標對來訪者是重要的、有意義的。
主要咨訪對話如下:
咨詢師: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么?
來訪者:我想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像高中一樣有朋友,有人理解我,有朋友,很好的朋友,能夠無所不說。
咨詢師:我可以理解為你想改善現(xiàn)在的人際關系、擁有和諧的同學關系,對嗎?
來訪者:…(思考珍升象是的,是的。
咨詢師:是想改善和同學的關系嗎?
來訪者:是的。看到他們能一起玩,我挺羨慕的。我總是獨來獨往,其實我也想有朋友,可是我感覺他們總是排斥我,不愿意和我交往。
(略)…
面談時,咨詢師通過提問的方式確定來訪者需要達到的咨詢目標。從若干表象問題中找到實質問題即改善和同學的關系。在確定主要咨詢目標之后,進一步詢問該目標實現(xiàn)后來訪者的生活會有哪些變化。以確保所確定的目標的意義。
咨詢師:如果和他們的關系好起來,你的生活和你本身會有什么改變?
來訪者:應該會很愉快吧,生活也沒有這么多煩惱。應該也能靜下心來學習。
4、尋找“例外情景”
尋找“例外情景”即例外架構是SFBT中最具特色的咨詢手段,主要內容是咨詢師指導來訪者探究當前期待的目標是否曾經出現(xiàn)過,探究例外情境發(fā)生的條件及當時的解決方法。另外咨詢師也可以得出來訪者傾訴的問題曾經不嚴重時的狀況。尋找“例外情景”是將來訪者當作是解決自身困境的執(zhí)行者,利用其先前的成功經驗與自身資源,以此設計問題解決的策略。主要咨訪對話如下:
咨詢師:在你入學的這段日寸間里,什么時侯是比較愉快的?
來訪者:應該是軍訓那段時間,大家白天一起訓練,晚上一起唱軍歌。
咨詢師:就是和宿舍的同學一起活動的時候對嗎?
來訪者:是的。覺得自己不是孤獨的。
咨詢師:鄒寸你的做法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一樣?
來訪者:鄒寸不管什么活動,都會有人喊我一起去,我也愿意和大家說說話,和大家分享?,F(xiàn)在他們不喊我了,我也不愿意主動找他們,不然好像我離不開他們似的。
(略)…
以上的咨訪對話提示在近期大多數(shù)不愉快的時間里,還是有例外情況。這部分情況可以為咨詢師提供更全面更真實的當時情形,也可以為下一步的咨詢提供指導。而且由于來訪者被主觀清緒困擾而忽視例外情境的存在,治療師可采用詢問例外情境的談話方式,發(fā)現(xiàn)來訪者的例外情境,使個案意識例外的存在及意義且得到啟發(fā)。在問到例外情況境的時候,對來訪者的正向表現(xiàn)作出肯定的評價,給予積極點評。
咨詢師: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主動邀請你參加,你還是很愿意。只是你愿意被人邀請,而不是主動表達愿意加入的意愿。是這樣嗎?
來訪者:嗯,是的。
咨詢師:如果你和一個朋友相處,總是你主動邀請他一起去做什么事情,他很少主動邀請你。你會有什么感覺?
來訪者:(沉思)…覺得自己在強人所難,叫幾次之后就不再邀請他了吧。。。
經過引導式的提問,來訪者已經意識到之前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上的欠缺,并激起其自我覺察與人際交往模式的調整。
5、建議與具體操作擬定
SFBT認為來訪者自身具備解決問題的能量與條件,咨詢師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識別與利用自身條件去解決問題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咨詢師:你覺得自己在和宿舍同學相處過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
來訪者:(思考)我覺得自己脾氣還不錯,還比較善良,他們有的人值日沒時間打掃宿舍,我會替他們打掃。下雨了,收衣服時,也會把他們的衣服收了。有一次,宿舍有個同學感冒了,正好我有感冒藥,拿給他了。雖說平時和他不怎么說話,沒什么交情,但是看到別人難受,我也會不忍心。
咨詢師:你很寬容,很善良,誰都愿意自己有一個像你這樣的朋友。如果他們知道你也愿意和他們成為朋友,也許情況就會發(fā)生改變。想想看,怎么讓他們知道,你是愿意和他們交往的呢?
來訪者:嗯,我可能是太被動了,被他們理解為我不愿意和他們交往。
咨詢師:那這次回去之后,就試著主動邀請他們或者看到他們要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主動加入。比如打籃球。
來訪者:好的,應該能做到。
(略)…
以上為第一次心理咨詢的主要過程。咨詢結束時,來訪者表示焦慮感已經減輕,也很愿意完成咨詢師留的作業(yè)。在此后的多次攝人性會談中,當來訪者所期望的改變已發(fā)生、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時,咨詢師則要求來訪者關注且加深自己克服以前行為模式的感覺。且對每次行為模式的改變帶來的收獲做總結。例如:在主動加入室友一起打籃球幾次后,發(fā)現(xiàn)室友打球之前都會叫上自己。有時也叫自己一起去吃飯。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積極行為給予贊賞與肯定。四次咨詢后,來訪者表示自己和室友已能和諧相處,并且自己也能安心學習。無需再進行咨詢。來訪者進行焦慮自我評量為"2分”,與第一次自我評量<.7分”有較大改觀。
進行SAS測試,測試結果粗分38,標準分47,判斷已無明顯焦慮情緒。
進行SDS測試,測試結果粗分42,標準分52,判斷已無明顯抑郁情緒。
來訪者表示自己現(xiàn)在狀態(tài)很好,無需復測scl-90。
四、總結
統(tǒng)計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在大學新生群體中,主要困擾來源于人際 關系問題、學習問題、戀愛問題等適應性問題,較大程度上符合SF-BT的應用范圍,且“積極關注”的理念、“短平快”式的咨詢方法、直接且簡潔的處理問題模式更容易被來訪者接受,因此在進行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咨詢時,SFBT不失為處理此類問題的良策。
參考文獻:
[1]陳軍,高偉,孟小欣.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在學生輔導工作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0(33).
[2]樂燕霞.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運用[J].班主任之友.2009(01).
[3]劉寧寧,駱宏.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05).
[4]朱艷,丁志強.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輔導理念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啟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