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安
(甘肅省臨洮縣孫梁家初級中學,甘肅 臨洮 730500)
初中語文教師要打造高效課堂,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育需求,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既定時間內(nèi)深入理解教育理念,鞏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而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一是教學任務設定不明確,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期間并未設定合理教學任務,如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只是根據(jù)語文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花費大量時間講解閱讀內(nèi)容,雖然學生理解了學習內(nèi)容,但并未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不能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二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講解詩詞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依然采用背誦等教學方法,沒有重視詞語與句子意思的講解,無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三是教學方法比較陳舊,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依然將教學重點放于各種考試與測驗環(huán)節(jié),期間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但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能更好地領悟語文學習的真正魅力。四是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課堂氛圍不夠融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與學生進行必要交流,教學中不能真正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且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只是被動學習知識,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五是教師不重視課堂的實際反饋,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充分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第一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但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并未重視此過程,教學反饋缺乏及時性與明確性,以致無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備課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認真分析課程計劃,合理研究教材內(nèi)容。具體而言,備課期間,教師應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研讀中考考綱與教學大綱,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二是分析學科教材,及時掌握編者的基本意圖,在此基礎上分析每篇課文的重難點內(nèi)容。初中語文涉及字、詞、句、段、篇、章等學習內(nèi)容,授課期間教師應突出重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認真學習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授課模式,保證教學效果。四是應在了解學生語文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學與接受能力,并采取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活動。
初中語文正式加入文言文閱讀課程,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文言文的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微課視頻,為學生進行階段性教學。第一階段為學生講解作者的性格特點、生平、寫作背景等內(nèi)容。第二階段為學生展現(xiàn)動態(tài)圖片,使學生理解“雞犬相聞”“落英繽紛”的含義,最后講解文中的重點難點詞語,分析古今異義詞。第三階段鼓勵學生利用微課在課下進行反復學習,逐步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與學習情況各不相同,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僅憑單一標準,而應該客觀了解每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應結(jié)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可以真正掌握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生活的社會背景與當下存在差異,學生缺乏相關的生活閱歷,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更不能理解百草園中植物的具體形態(tài)。所以,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進行分層,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成績較差的學生需要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成績較優(yōu)異的學生則應在理解作者感情的基礎上,據(jù)此寫出讀后感加深印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保持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學生看作教學主體,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至其他學習過程中,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應重視運用興趣化策略,真正掌握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衣》一課時,教師應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了解學生的興趣點,以此為依據(jù)打造趣味性較強的語文課堂。在講解文章內(nèi)容時,教師應通過故事模式進行講述,學生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掌握文章中的知識點。這個故事本身便具備較強的吸引力,通過這種突破性的教學模式,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語文教學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存在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講解文章內(nèi)容時,應充分注意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巧妙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從而使學生可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利用生活經(jīng)驗,通過感知熟悉的事物,不斷加深對語文知識的印象,保證高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情感,教師應為學生營造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文章中畫面時融入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與文本展開深刻對話,加深對文章精髓的理解,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教師在營造生活化情境時應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了解學生更多的生活閱歷,保證學習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的感知與理解認知,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交換意見,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討論期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這對此后語文知識的學習也具有更好的作用。
例如,《美麗的顏色》一課,文中作者以攝影家的角色記錄了居里夫婦的生活情況,通過一幕幕的情境展現(xiàn),使學生感受居里夫婦做實驗的艱苦環(huán)境,以此體會各種發(fā)明的不易。在完成課文的講述后,筆者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討論分析各自的感受,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獲得最大的啟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會積極參與交流,這能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再次被居里夫婦堅定追求科學真理的信念折服,立志向居里夫婦學習,保持堅強樂觀的精神。由此看出,語文學習期間采用合作交流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強化學習積極性,在明確學生未來的學習方向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為了保證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高效性,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改變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