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蘭
[摘要]閱讀教學應融聽、說、讀、寫為一爐,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圍繞閱讀課堂上表達能力訓練這一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實踐與思考:一、圍繞課文留白“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想象的園地;二、圍繞課文結尾“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續(xù)寫的時刻;三、圍繞課文構思“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創(chuàng)新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留白;結尾;構思;表達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1-0091-02
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表達包括口語與書面兩種,即說與寫,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閱讀教學應圍繞課文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學方法,融聽、說、讀、寫為一爐,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教師應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訓練資源,不拘一格、富有創(chuàng)意地設計行之有效的訓練活動,讓表達之花在閱讀課堂傾情綻放。
一、圍繞課文留白“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想象的園地
“留白”原本是指書畫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藝術,指作者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精美,能夠渲染出美的意境而有意留下的空白。出于構思與表達的需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者有時也運用“留白”的手法,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對于教學來說,“留白”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教師如能加以挖掘運用,相機開展表達訓練,也可為課堂教學增添生趣。
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一文,就設置了好多處“留白”。教材編者在課后就抓住小說中的一處“留白”,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活動——“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說,“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兩個人沉默了一陣。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么呢?聯(lián)系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此項練習如何落實?筆者認為可以放在閱讀教學活動之中,也可以放在學完課文之后。放在課中,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而放在課后則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寫一寫。筆者則在課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完成了這項小練筆活動?!巴瑢W們,讀了課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你們一定為桑娜矛盾而又堅決的心理所感動。那么當她和漁夫沉默的時候,桑娜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現(xiàn)在,請你來當一回‘導演,展開想象,讓桑娜再一次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一下桑娜的心理活動。”在筆者的激勵與指導下,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寫話活動中。
其中,兩位學生這樣繪聲繪色地讀起了自己所寫的片斷——
片斷(一):
漁夫坐在桑娜跟前,可桑娜卻不敢抬頭看他,她的心又激烈地打起鼓來:“我丈夫可憐呀!他魚沒打著,漁網(wǎng)倒被撕破了。近來的天氣很不好,打不到魚,這以后的日子更不好過了。我收養(yǎng)鄰居家的孩子不是讓他遭罪嗎?……可是,我不抱回來又怎么能對得起死去的鄰居西蒙呢?……唉,事到如今,我只好硬著頭皮,跟他說算了?!?/p>
片斷(二):
桑娜表面上看很冷靜,其實她的心變得更緊張了:“啊,我怎么跟我眼前的丈夫說呢?他會同意嗎?要是不同意,我可怎么辦呢……可是……可是……不說,又怎么能行呢?他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的呀!不說不行,我還是試探一下他的態(tài)度吧……”
課堂上,筆者瀏覽并傾聽了上面兩位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話語,由衷地佩服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首先,兩位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寫下的話語比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切合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其次,兩位學生能夠模仿課文的語言風格來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其中提示語的描寫、省略號的運用、人物的內心獨白,無不跟作者的語言風格一致。這說明學生有著較強的理解與模仿能力,教師運用文本“留白”指導學生練筆,可以收獲更多的精彩。
二、圍繞課文結尾“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續(xù)寫的時刻
“編筐窩簍,重在收口;描龍畫鳳,難在點睛?!睂懳恼乱嗍侨绱?,好的結尾或照應題目,或畫龍點睛,或啟人深思,或耐人尋味,可讓文章大大增色,增強可讀性,撥動讀者情思與想象。教師要重視對課文結尾這個教學資源的挖掘與運用,引導學生品味、欣賞。而針對一些課文的結尾進行續(xù)寫訓練,則可激活學生思維,于續(xù)寫時刻綻放表達之花。下面是一位學生給《在柏林》這篇小說續(xù)寫的情節(jié)——
過了好一會兒,兩個姑娘打破了可怕的寂靜,其中一個小姑娘走到那位后備役老兵跟前鞠了一個躬:“老爺爺,是我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請您不要生我們的氣,請接受我們的道歉?!绷硪粋€小姑娘也趕忙說道:“老爺爺請原諒我們的無知。都是這該死的戰(zhàn)爭給你們帶來的痛苦?!?/p>
聽了兩位小姑娘的話,后備役老兵的眼睛漸漸地濕潤了。
《在柏林》的結尾是:“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其實,此時每一個在場的人內心肯定是不平靜的,他們在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在筆者啟發(fā)下,學生在課本上繼續(xù)創(chuàng)作著故事情節(jié)。上面這位學生的描述,一方面讓那兩個不懂事的小姑娘有了思想上的進步與行動上的改變,另一方面用小姑娘的話語揭示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痛苦的主旨??梢姡瑢W生的思考是細致而深刻的,對話描寫也比較符合人物身份。
三、圍繞課文構思“做文章”,讓表達之花綻放于創(chuàng)新的思路
圍繞課文構思“做文章”,給課文換一種構思,讓表達之花綻放于創(chuàng)新的思路,亦可步入“出奇制勝”之境地。例如,《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以倒敘的方式,運用一個生動的“特寫鏡頭”將主人公推到了讀者跟前。這個“特寫鏡頭”就是下文閏土所講的四件新鮮事中的第二件。根據(jù)這一寫作特點,筆者指導學生學習完課文之后突發(fā)奇想,在頭腦中隨機生成了一個教學活動——如果讓另外三件事中的某一件事作為特寫鏡頭,應該如何寫呢?于是,筆者馬上付諸實施,一次小練筆活動又“應運而生”。請看下面是一位學生根據(jù)“雪地捕鳥”這件事創(chuàng)作的“特寫鏡頭”——
雪紛紛揚揚下一夜,第二日雪停了,一輪紅日照耀著大地,也映照著海邊一戶戶農(nóng)家的院落。此時,一個項戴銀圈、大約十一二歲的少年,正用掃帚在雪地中掃出一塊空地;然后,他用一根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一些秕谷。被餓壞了的鳥雀發(fā)現(xiàn)了食物,便迫不及待地飛到竹匾下吃了起來。那躲在遠處的少年,將縛在棒上的繩子一拉,鳥雀全都被罩在竹匾下了。那少年興奮地向竹匾跑去……
也有的學生將“海邊撿貝”這件事置于課文的開頭,他創(chuàng)作的“特寫鏡頭”是這樣的——
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望無際,潔白的浪花親吻著岸邊的礁石,金黃的沙灘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上面布滿了五顏六色的貝殼。其間,有一個項戴銀圈的少年,正光著腳丫子,時而快樂地奔跑,時而停下來撿拾著自己喜歡的貝殼。
這個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練筆活動,激活了學生思維,他們很快用自己的才思給課文換了一個開頭。從學生寫下的話語,可以看出他們是有一定的借鑒與模仿能力的,他們不囿于課文的敘述,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改動、運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描述。
教無定法,貴在創(chuàng)新。在培養(yǎng)表達能力方面,教師要善于憑借自己的一雙慧眼,挖掘閱讀教材中的說寫訓練資源,給學生搭建一個鍛煉與施展表達才氣的平臺,激發(fā)其傾吐的欲望,培養(yǎng)參與的自信與勇氣。讓表達之花在閱讀課堂璀璨綻放,應成為閱讀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