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玲
摘要: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相應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課程文化構建離不開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將民族文化深入到音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有利于傳承發(fā)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音樂教育課程文化構建,建立課程文化學習評價體系,將推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關鍵詞:民族音樂; 文化傳承; 音樂教育; 課程建構
一、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內涵和價值
民族音樂指的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勞作中通過智慧的積累、人們口口相傳形成的音樂體系。[1]新時代文化發(fā)展要賦予民族文化內涵,在學校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增強民族自信。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價值體現(xiàn)在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感,促進民族間的團結和包容。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隔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2]。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從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歌開始,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將民族音樂文化更多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文化課程,是傳承的關鍵所在,而音樂課堂教學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載體[3],課程設置上凸顯民族音樂文化內容,對學生民族音樂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意義重大。
二、民族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課程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
(一)民族音樂文化傳播受限
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也逐漸走向世界。頻繁的交流,給本民族文化發(fā)展帶來一定限制和挑戰(zhàn)。學生接觸過多的外來音樂文化后逐漸對本民族音樂文化認同感降低,我們應重視外來音樂文化帶來的壓力,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力[4]。
(二)音樂教育課程不受重視
根據(jù)自身教學經(jīng)驗和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中小學音樂老師對本民族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傳播意識薄弱,有學校音樂課作為可有可無的課程,不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加上音樂非升學考試科目,更加不重視,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音樂的愿望。
(三)民樂師資缺乏
據(jù)調查分析,許多地區(qū)音樂師資有限,音樂老師帶的班級多以及其它學科教師兼音樂教學的現(xiàn)象不少,了解民樂的師資也較少。音樂教師所學專業(yè)不同,對專業(yè)外的學習接觸也少,特別民樂教師一直以來較緊缺,學生了解民樂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
(四)音樂課程評價體系欠缺
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健全和完善,評價形式單一,不利于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和積極,需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
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音樂教育課程文化構建策略
(一)創(chuàng)建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民族音樂,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學??砷_設傳統(tǒng)文化校本課程,在教學設備上進行投資和儲備,社會文化機構開設民族音樂文化課程培訓班,政府加大對民族音樂教育的投入和關注等,組織民族音樂活動,加強民族音樂傳播力,家長可鼓勵孩子多了解民族音樂。通過多方協(xié)作,讓學生樂于學習民族音樂。
(二)更新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保障教學有效進行的指導思想和方向,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融合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學理念,能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教師在教授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加強對民族音樂內涵挖掘,明確民族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三)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必定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也可采用小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小組間的協(xié)作互動性。在寧夏花兒教學中,可兩兩一組,或自由組合學習,讓學生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對唱中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傳承民族音樂文化[6]。
(四)打造專業(yè)教師團隊
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與能力很大程度受音樂教師的影響,教師要主動提升自身民族音樂素養(yǎng)。可參加教育部門開設的繼續(xù)教育課程學習,學校也可引進民樂專業(yè)化教師團隊,對教師集中培訓。
(五)結合當?shù)孛褡逡魳肺幕瑯嫿ǔ錆M民族音樂文化的課程體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課程需要同時涵蓋國家、地區(qū)、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在國家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地方和學校要自主研發(fā)一定的課程資源[6]。教師編寫校本教材,要重視音樂地域性特征,教學內容選擇上要使學生對當?shù)匾魳酚杏H切感。對不同民族文化有比較與融合。參與當?shù)孛褡逡魳坊顒?,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了解、熱愛本土音樂。
四、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音樂教育課程文化評價體系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音樂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建立,需要通過對教師教學能力、學生最終學習成果和學習水平的判斷為依據(jù),才能建立起適合師生發(fā)展的課程文化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評價可包含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果評價可書面進行民族音樂常識考核,以及歌唱或器樂或舞蹈表演等方式展現(xiàn)。
五、總結與反思
學習民族音樂,體會各民族特色文化,是音樂教育課程文化構建的主要方式。音樂教育課程文化構建涉及到教育體系的各個方面,需要在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建優(yōu)良學習環(huán)境、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打造專業(yè)教師團隊以及構建充滿民族音樂文化的課程體系等方式。音樂課程設置可加大民族音樂設置比例,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逐漸有更多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在立德樹人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情操,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也為優(yōu)秀民族文化代代相傳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2]毛秋思.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分析[J].大眾文藝, 2012,(15):244.
[3] 何佳寧.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思考[J].北方音樂, 2019,03:35-36.
[4]孫晶晶.關于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J].北方音樂,2019,39(17):38-39.
[5]唐歡.初中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北方音樂,2019,39(06):111+158.
[6]高成輝.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xiàn)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黃河之聲,2017(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