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苗
摘 要:閱讀對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不僅能開闊人們的視野,增長人們的見識,同時能使人們在閱讀中獲得寶貴的精神食糧和難得的愉悅感。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新興產物,它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閱讀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體驗,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閱讀教學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博覽群書,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學生“讀書”,而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旨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能力。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需要具有獨立個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習慣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文本產生一定的共鳴或得到不同的心靈感悟,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分析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獨特的能力,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閱歷不同,使得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性,依舊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個性化教學成為一種形式。每個班級都存在一部分在閱讀方面能力較強的孩子,教師往往在課堂上也比較注重培養(yǎng)那些學生,使得閱讀課程變成了個別學生展示天分的舞臺,剩下的學生成了“陪襯”的角色,導致學生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徹底放棄閱讀學習。這種現(xiàn)象如不加以改變,將影響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生涯。
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打造快樂的閱讀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課堂。多媒體和游戲教學手段都是打造快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手段,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感官體驗,游戲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初始階段,帶領大家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跟“葉子”有關的影片,及時地把學生帶入“葉子的世界”中去。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我是一片樹葉”的游戲,全班同學聚在教室中間的一排桌子(作為“樹干”)兩側,每個人都代表一片獨立的“葉子”,所有的葉子組成了一棵大樹,然后讓學生回答:“樹干和樹葉組成了一棵大樹,是嗎?”同學回答:“是”,然后,教師組織一些同學陸續(xù)離開“樹干”,這會發(fā)生什么呢?有的同學回答:“大樹的葉子越來越少,甚至都沒有了。”通過這個小游戲大家是不是理解了大樹和葉子的關系呢?通過多媒體和游戲的方式,同學們深入理解了“做一片美的葉子”的真正含義,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
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要發(fā)揮絕對的“主導”作用,深入理解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真正含義,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往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具備足夠的閱讀量,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熟悉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每一位學生都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化發(fā)展。
3.開拓閱讀教材內容,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
閱讀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不是閱讀技巧,而是閱讀量,因此教師要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達到開闊學生視野、豐富思維的教學目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具有質疑的精神,通過自主提問,適當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情境,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對課文進行深入認知,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質疑閱讀中形成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尊重學生的感悟能力
在蕭伯納的“蘋果理論”中,我們看到了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作用,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因為面對同一篇文章,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見解,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展開討論的時候,可以使學生在思想碰撞中達到智慧的升華,由此提高閱讀感悟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蒲公英》一文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全文之后,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小降落傘們聽了太陽公公的話,說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們結果怎樣呢?”隨后教師通過組織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人的思維是有限的,當他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分享的時候,他才可以看到自己思維局限的地方,隨后會有目的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在合作小組的交流中提高自己對文本的感悟能力以及表達水平。
總而言之,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需要廣大教師不斷的探索與實踐,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始終將學生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對閱讀的獨特認知,并具備自身對文章獨特的感悟能力,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春林.以學為主 讀悟為本 教學相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應用[J].名師在線,2017(22).
[2]邵永紅.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