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要】目的:探討對肺結核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在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間就診的肺結核患者,抽選其中200例進行實驗對比,隨機分組并采取不同的干預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研究組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FEV1(T=13.5477,P<0.05)、FEV1%(T=2.9610,P<0.05)、FEV1/FVC(T=2.9344,P<0.05)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對肺結核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其對肺結核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治療依從性較好,建議廣泛應用。
【關鍵詞】肺結核;人性化護理;肺功能;健康知識;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122
近些年,肺結核發(fā)病率與日俱增,該疾病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主要誘發(fā)因素是結核桿菌,由于該疾病主要累及肺臟,可引發(fā)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引發(fā)肺組織損害以及支氣管上皮受損而致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肺結核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以及致死率,該疾病的典型癥狀是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疼痛等,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其工作與生活質量[1-2]。本院不斷優(yōu)化護理工作,在肺結核患者的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緩解其負性情緒,讓其身心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病情好轉,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就診于我院的肺結核患者,從中抽選200例參與研究。隨機分組,對照組10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59:41,年齡20-71歲,均齡(45.32±1.52)歲;研究組10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57:43,年齡20-72歲,均齡(45.44±1.27)歲?;€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影像學診斷結合結核菌素試驗結果確診為肺結核,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且自愿配合。排除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排除溝通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該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
(1)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密切監(jiān)測其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呼吸頻率、體溫等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對其癥狀發(fā)作時間與次數(shù)詳細記錄,若癥狀較為嚴重需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對癥治療,發(fā)熱患者先采取物理降溫,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退熱藥,定時測量體溫。
(2)開展人性化健康知識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與家屬普及肺結核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用藥時間、服藥方法、日常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加深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可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3)心理疏導:由于肺結核具有傳染性,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與工作,很多患者會因此而產(chǎn)生焦慮、恐慌、自卑的情緒,加上該疾病有一定的復發(fā)性,若患者久治不愈很容易喪失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以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勇敢面對疾病,并與家屬溝通常陪伴患者,讓其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關懷。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最大呼氣第一秒呼出氣量的容積)、FEV1%(一秒率)、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1.4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2.0軟件進行t、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
如表1所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肺結核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致命傳染病之一,臨床典型癥狀為乏力、咳嗽、低熱,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由于該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且病程較長,患者就要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糖皮質激素以及廣譜抗生素類藥物,機體免疫力逐漸下降,可致呼吸道凈化功能減退,呼吸道菌群失調等,病原菌很容易侵襲患者呼吸系統(tǒng),肺部發(fā)生真菌感染的風險有所增加[3-4]。為了減少該疾病的患病率以及提高該疾病治愈率,要早診斷、早治療,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極為重要。以患者為中心是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核心理念,為患者普及肺結核的相關知識增加對疾病的認知度,提升其治療依從性,關注其心理情緒并及時采取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最大限度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護理服務[5]。
本次研究中開展人性化護理模式的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T=13.5477、2.9610、2.9344,P<0.05)。
綜上所述,對肺結核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可改善其肺功能,加深對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度,消除不良情緒,有助于病情恢復,建議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鄒, 袁梅, 任俊蓓. 人性化護理在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及護理質量評價[J]. 飲食保健, 2020, 7(1):138.
[2]劉美玲.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肺結核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 2020, v.12(21):76+79.
[3]殷曉紅. 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于結核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20, v.5(16):83-83.
[4]杜潔, 李軍. 分析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15):299-300.
[5]陳俊梅. 人性化護理對肺結核咯血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 健康養(yǎng)生, 2019, 000(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