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結束時VAS評分較優(yōu)(P0.05);干預結束時水腫評分較優(yōu)(P【關鍵詞】中藥熏洗;生"/>
董長霞 安志英 唐玉根
【摘 要】目的:探究在III-IV度混合痔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對其術后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研究樣本選自本院III-IV度混合痔患者,總共選擇100例,研究時間介于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之間,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組,實驗組患者予以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單純中藥熏洗治療,對比應用價值。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1hVAS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VAS評分較優(yōu)(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1h水腫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水腫評分較優(yōu)(P<0.05)。結論:研究表明,對于III-IV度混合痔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疼痛效果,并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中藥熏洗;生物反饋;III-IV度混合痔;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對于混合痔手術患者而言,由于術后會產生劇烈疼痛,導致其恢復時間延長,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中藥熏洗應用較為廣泛,其治療措施具有清熱利濕和消腫止痛的功效,而生物反饋則屬于一種新型治療手段,對患者盆底肌肉異常痙攣有著較好的改善效果,其治療原則重在患者的自控能力,對患者盆底肌肉進行放松,緩解術后疼痛效果,不會產生不良反應。目前,一般采用兩種治療方式的聯合應用方案,對患者肛門疼痛和水腫癥狀有著明顯的療效,且治療副作用較小。本研究特對本院III-IV度混合痔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探究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對其術后疼痛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選自本院III-IV度混合痔患者,總共選擇100例,研究時間介于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之間,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取50例,男性取38例,女性取12例,患者年齡在25歲到61歲之間,平均為(41.1±5.2)歲;患者平成為2年到10年之間,平均為(6.1±1.5)年;對照組患者取50例,男性取32例,女性取18例,患者年齡在28歲到62歲之間,平均為(40.2±5.8)歲;患者平成為3年到9年之間,平均為(6.3±1.2)年。納入標準:①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中III-IV度混合痔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yī)病癥診療標準》、③神志清晰、表達流程患者、④治療依從性較強患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患者、②月經期婦女、③嚴重不良事件患者、④合并其他肛周疾病患者。本研究所有樣本均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數據資料對比不影響研究科學性,可以比較。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給予患者中藥熏洗治療,組方為蒼術35g、赤芍20g、黃柏20g、大黃15g、野菊花23g、川烏14g、三七7g、草烏14g、延胡索11g,藥物連用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上述中藥采用自動煎藥機煎為200ml,術后第1d加入2000ml的開水,采用蒸汽熏浴的方式,藥液溫度控制在38℃到40℃之間,對患者肛門局部進行藥液浸透,早晚熏洗,持續(xù)治療7d。聯合生物反饋治療,應用生物反饋治療儀,對混合痔術后患者的盆底肌異常收縮進行治療,讓患者能夠感知到自我調節(jié)和放松,在操作前,護理人員采用酒精對其肛周皮膚進行擦拭,并安放電極。利用生物反饋儀的指令進行局部肛門收縮和舒張訓練,時間控制在30min,持續(xù)治療7d。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中藥熏洗治療,治療方式與實驗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①VAS評分(參照VAS評分法,讓患者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疼痛,避免由于認知影響結果,評分為10分制,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劇烈疼痛。)、②水腫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AS評分
實驗組患者術后1hVAS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VAS評分較優(yōu)(P<0.05)。
2.2 水腫評分
實驗組患者術后1h水腫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水腫評分較優(yōu)(P<0.05)。
3 討論
混合痔術后疼痛情況與患者手術切除方式、術后水腫、排便困難等有關,而造成肛周水腫的主要因素是炎癥、疤痕、炎癥等[1],而手術之后患者局部的靜脈組織、淋巴循環(huán)通路等會出現損傷,并且當創(chuàng)面壓迫過于緊密還會導致患者的局部循環(huán)受到阻礙,進而使得組織液外流。而對于手術患者而言,隨地大小便、大便干燥等會進一步加劇水腫癥狀,術后消毒不嚴格、排便不暢也會加重患者的局部炎性癥狀。根據中醫(yī)研究表明[2],對于混合痔術后治療而言,需要采用氣滯血瘀和風傷腸絡的治療方案,對于肛腸手術而言術后需要予以疼痛治療,采取辯證施治的原則,充分發(fā)揮中醫(yī)治療效果,減輕患者局部癥狀,以縮短患者療程。生物反饋治療屬于一種行為治療方案,對慢性功能性便秘和肛門疼痛具有顯著療效,對人體生理和心理上某些意識無法感知的生物信息進行收集,而后對患者身體不足進行知悉,采用針對性的治療[3]。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術后1hVAS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VAS評分較優(yōu)(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1h水腫評分與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干預結束時水腫評分較優(yōu)(P<0.05)。
研究表明,對于III-IV度混合痔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疼痛效果,并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高瑤娟,周紅蔚,張曉敏, 等.中藥熏洗聯合生物反饋對Ⅲ-Ⅳ度混合痔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1):1006-1008.
葉宇飛,徐慧巖,曹科, 等.分期中藥熏洗對混合痔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干預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9,25(6):945-949.
嚴六妹.中藥熏洗坐浴對混合痔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19,(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