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霞 夏文熠
摘? 要: 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課程面臨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新要求和新挑戰(zhàn)。為了探索如何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英語教學設計中,本文從挖掘思政素材與結(jié)合點入手,從任務教學法的流程出發(fā),呈現(xiàn)了具體課例的設計與分析。并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即選擇適合新時代的教學素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在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內(nèi)化思政要素。
關鍵詞: 課程思政; 大學英語; 教學設計;? 任務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10-92-03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to teaching is a new requirement and new challenge for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and the combined point, and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present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pecific lesson. And it also put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that is, to choose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ew era,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guide students to internal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design;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罢n程思政”的基本含義是:“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yǎng)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2]。因此,思政教育并非一門獨立課程或?qū)I(yè),而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思維。
1 大學英語與思想教育政治課同向同行的意義探析
1.1 新時代三全育人的需要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機制[3]。課程育人是三全育人機制的首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而思政教育與人文教育有共同的價值理念。所以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課程中,既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課程優(yōu)勢,又滿足新時代三全育人的需要。
1.2 建設一流“金課”的需要
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提出課程是“立德樹人成效”這一人才培養(yǎng)根本標準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建設中國“金課”要按照“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標準。而“創(chuàng)新性”要求課程內(nèi)容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4]。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緊貼時政新聞和先進文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性,同時拓展了大學英語的課程內(nèi)涵,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
1.3 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提出“建設新文科、大外語,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國際化復合型人才”[5]所謂大外語,就是外語教學要有大格局,培養(yǎng)既胸懷祖國,又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勢在必行。
2 大學英語中融入課程思政課例設計與分析
以往的研究都是從英語教學現(xiàn)存的問題、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策略等方面給后續(xù)研究以啟示,而對于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如何融入和實施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在此,筆者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 4 Text A: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 為例,說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具體運用。
2.1 課例設計(如表1)
此閱讀教學過程采用任務型閱讀教學,具體步驟如表2所示。
2.2 課例分析
⑴ 教授新詞
閱讀中不可避免有一些影響學生順利閱讀的新詞,除了呈現(xiàn)給學生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句教授新詞,還可以從時政報告等材料中選擇例句。比如生詞:Stability,例句: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cornerstone of peace and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and safeguarding it is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此例句就能在十九大報告雙語版中找到,且Stability一詞在報告中出現(xiàn)19次,教師就可以把這個詞標記為思政高頻詞,提示學生多看其用于時政報告的用法,既達到讓學生掌握該詞用法的目的,又讓學生了解了當下我國的時政要聞等。
⑵ 閱讀文本分析
該環(huán)節(jié)是任務中(While-task)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除了必要的文本結(jié)構(gòu)和語法的講解,本教學設計中結(jié)合兩個任務讓學生練習閱讀技巧。兩個任務中的問題中心內(nèi)容是奧德賽歲月,即青春成長期中一段比較挫折的歲月遇到困難該如何度過,因此教師可以拓展從古至今我國文化中關于挫折艱難的一些指引:古有屈原的《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的《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今有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強調(diào)的: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6]。引起學生深思。
⑶ 翻譯實踐
翻譯練習作為每單元課后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不僅能讓學生結(jié)合閱讀課輸入的知識內(nèi)化再輸出,還能反映出學生對東、西方文化的比較,認識及跨文化能力。本篇翻譯講的是美國文化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個人主義。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分析美國的個人主義與中國的集體主義”主題報告,聯(lián)系自由平等、命運共同體等關鍵詞,結(jié)合新冠疫情等當前貼近生活的事件進行發(fā)散,下節(jié)課來展示和分享。在合作中加深學生對于中外差異的認識和理解。
3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大學英語具有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優(yōu)勢,其課程性質(zhì)、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功能均與課程思政教學的本質(zhì)相吻合,適合思政教學的展開。而針對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實施具體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足,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進“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深入實施。
3.1 選擇適合新時代的教學素材
要挖掘合適的思政素材,①從內(nèi)容上,有黨和政府重要文件,以及重要紀念活動大會上領導人的講話,以及時政要聞實事等;②從形式上,有圖書音像和網(wǎng)絡資源等。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關鍵詞、中國故事等。網(wǎng)絡資源在信息時代具有易搜索,受眾廣的優(yōu)勢,所以China Daily、學習強國和英語點津等多種自媒體也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寶庫。
3.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思政意識
①學校要支持英語教師充分利用相關學院學科的現(xiàn)有資源,提高教師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②學校應提倡現(xiàn)有的專業(yè)師資力量與英語專業(yè)緊密結(jié)合。③新時代教師作為研究者也應充分利用校內(nèi)外研修思政知識課程的機會提升自我,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3.3 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內(nèi)化思政要素
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要下細功夫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思政啟發(f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播灑到學生心田。
4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程需立足人文學科本位,準確深入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將思政元素與英語教學無聲融合,實現(xiàn)“同向同行,協(xié)同互補”的效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 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安秀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1:84-85
[3]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2.
[4]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金課”要具備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與挑戰(zhàn)度.新華網(wǎng),2018.11.
[5]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新文科、大外語,培養(yǎng)國際化復合型人才.新華網(wǎng),2019.3.
[6]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wǎng),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