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俠
【摘要】2018年3月27日,山東省發(fā)布《山東省深化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試點方案》。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提出,山東省將于2020年開展3+3的新高考模式。這種新型的高考模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文理科分班制度,相應的也給高中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其中最受到教師重視的莫過于新提出的“走班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就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高考 高中化學 走班制教學
依據(jù)新高考改革中對于學科選課的新安排,3+3的選課模式將會在未來山東省的高中教學中全面實施。3+3指的是,3個必考科目+三個選考科目,必考科目是被當作主科看待的語、數(shù)、外,三個選考科目則從政、歷、地、物、化、生中選取。這種新型分科模式對比傳統(tǒng)的文理的簡單分科有較大的改變,其帶來了教學制度的變化,由于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科目,所以傳統(tǒng)的大班授課模式已經不再使用,在如今,針對于新的選課模式,教育界已經開始實行“走班制”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其對教師的授課形式,授課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且“選考班”與“學考班”的出現(xiàn),也要求教師需要針對不同要求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筆者作為高中化學教師,針對山東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走班制”教學的具體實施問題,結合其他實施較早的省份的案例,進行了一些研究。
一、“走班制”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
1.更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自由選課
“走班制”教學,對比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雖然沒有了傳統(tǒng)班級中以固定班級為單位的教學體系,但其課程的劃分更加的科學,教學內容設置也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凸顯了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核心的地位。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更加豐富的選擇,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必須要從文理2選1,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愛好和對未來發(fā)展前景的規(guī)劃,自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這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對選考科目學習要求的不同,班級還被進一步劃分成了“選考班”與“學考班”。
2.各班級學生學情相近,有利于教師教學順利推進
由于在新的高中化學教學體系中,學生已經按照其選課的結果被劃分成了“選考班”和“學考班”,這就意味著在這些班級中每個班級學生化學學習的目的是基本相同的,其學習情況也基本相近。這時化學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選考班”和“學考班”考核目標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授課,而不必過多的在班級中采取多層教學。對于選考班的學生來說,其未來要面對殘酷的高考,所以化學教師在對選考班進行教學時,應按照高考課程標準來設置教學計劃;而對于“學考班”來說,其學習化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學考,所以化學教師的教學可以適當?shù)剡M行簡化,讓學生能完成學考目標即可。
3.班級組成靈活多變,上課紀律問題較為突出
“走班制”教學與高等教育的教學形式非常相似,即在進行某一科目的學習時,該教學班級是由來自于不同班集體的學生組合而成的,而由于各個班級的管理形式與班風、班紀都存在不同,所以在上課時,可能會出現(xiàn)紀律性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學考班”的學生,其學習目的本就是為通過學考,其動力較低,紀律問題會更為嚴重,若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合理的采取手段,管控班級紀律,可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化學“走班制”教學效率的方法
1.強化任課教師責任,創(chuàng)建管理機制
在“走班制”教學這一新教學模式中,為保證化學授課的順利進行,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擔負起化學學科的教學任務,還需要執(zhí)行班主任的部分職責,要采取合適的手段對班級的紀律問題進行管控。具體到教學實施方面可以分兩部分進行:(1)化學教師應該在這一教學班中建立起新的班級管理機構,制定新的班規(guī),任命班干部和班長,班干部成員要從各個教學班中平均挑選,對這一教學班的紀律、衛(wèi)生、作業(yè)等問題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2)化學教師除了自己管理秩序之外還要與各個行政班的班主任加強溝通聯(lián)系,及時向其反饋其所屬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表現(xiàn),對那些屢教不改擾亂班級秩序的學生,化學教師可以告知其班主任對其進行管理,因為行政班的班主任與其學生相處時間更長,也更清楚如何對其進行管理。同時,化學教師還可在班級中適當?shù)亻_展一些小活動,讓學生通過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產生對這個教學班的凝聚力,促使來自不同班級學生可以彼此之間消除隔閡,相互幫助,以達到共同進步。
2.合理安排教學目標,完善教學策略
在教學班的教學中,化學教師需要分析“選考班”和“學考班”的不同學情,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進而能設立合適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和化學學習能力。對兩種不同班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要能對具體的課程,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在進行具體的教學計劃的制定方面,化學教師要能夠認識到導入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章節(jié)內容采用合適的導入方法進行課程導入,從而能激起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動力,活化化學課堂,然后在學生對當前課程產生了充足的探究欲望時,教師在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開展相關知識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有機化合物》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提出一些生活常識相關的問題來完成課程的導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對這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然后在課上教師可以先通過網絡搜集一些天然氣改造項目相關圖片,再結合一些傳統(tǒng)燃煤引起大氣污染的圖片一并展示給學生看,然后提問學生,你們聽說過“煤改氣”嗎?甲烷是什么呢?同學們都知道甲烷是有機物,那么同學們知道甲烷有什么特殊的化學性質嗎?通過這幾個問題,調動起學生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積極性,完成對課程的導入。
3.改進教學評價工作,提升反饋效果
在教學評價方面,化學教師需要根據(jù)班級的具體情況,結合“學考班”與“選考班”實際教學情況的不同,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通常情況下,“學考班”的學生由于其學習壓力并不大,且學業(yè)水平測試的考查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科基礎知識方面,所以其學習以知識積累和鞏固為主,而“選考班”的學生需要面對高考,其學習要求要相對高很多,其化學學習在保證知識積累的情況下,也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相應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結合這一因素,對評價的標準進行相應的改動,以保證其能得出更加客觀的結論。
例如,在《氧化劑與還原劑》這一課的教學中,針對“學考班”的學生,化學教師可以要求其掌握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概念,讓其知道如何判斷一種化學元素其具備的是氧化性還是還原性,并讓其了解常見的氧化物和還原物。而對于“選考班”的學生來講,除了讓其掌握這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識之外,還要能讓學生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本質,并可以通過其化學價的變化,準確地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中何為氧化物,何為還原物。像這樣,給“選考班”和“學考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相應的執(zhí)行對應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做出合適的獎懲政策。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實施之后開展的“走班制”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正確地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與過去教學的不同,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走班制”教學的特點,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張琦,吳林.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課“走班制”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145.
[2]孫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課“走班制”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 :169.
[3]鄭瑩.新的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學的探索[J].亞太教育,2016,(08)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