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燕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如今,我國已經(jīng)把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教育擺在了首要位置上。語文這門學科,可以說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且運用的重要知識,所以,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授課中,需要老師能夠革新之前的教育方式,在語文授課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制定一些適應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的學習打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素質(zhì)教育 創(chuàng)新
國家現(xiàn)在對教育事業(yè)越來越重視,從之前就普及的小學九年義務教育中就可看出來,國家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是相當看重的。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而我們的中華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其中關(guān)于語言方面的文化更是魅力無限。我們知道,小學語文對小學生來說是他們剛剛開始接觸語言文化,所以,在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希望老師能夠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活力,充滿語言文化的課堂。
一、小學語文的含義以及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在剛剛接觸到語文這一科目時,我們就知道在語文的課本教材中,存在著很多的文字、語句、詩詞以及諸多的文章,可以說語文這門學科包羅萬象。所以,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是必須要學習的一門功課。語文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能夠把每一個不同的文字串聯(lián)起來,讓其表現(xiàn)出不盡相同的含義,換言之,把語文這門學科學好,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文章,語句的理解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其它學科時更加容易。
把小學語文的學習再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是,學習漢語,漢語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語,所以,把母語學好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盡到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圍繞著一個學生大部分的學習生活,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語文的地位都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格外注重教育方式方法,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本教材上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用心感受每一種不同的情感交流。與此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用心感受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都是老師講學生記,這樣的模式下,往往無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所以,需要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多融進一些比較現(xiàn)代的教育因子,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較多地采納媒體技術(shù),制作PPT,播放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視頻等,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就有學習的欲望,從而更加有效的提升了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及效率。
例如,老師給學生講授《黃果樹瀑布》這一課時,如果只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感受瀑布的氣勢磅礴,很多學生都是想象不出來的??墒牵绻蠋煵杉{多媒體技術(shù),把有關(guān)黃果樹瀑布的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觀看,把瀑布的磅礴氣勢更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完相關(guān)的視頻,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與此同時,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風景,還愉悅了學生的身心,讓學生愛上語文。
三、加強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著重提高學生的閱讀及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技能。所以,老師在授課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是由每一句,每一段文字匯聚而成的。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每一句,每一段所要表達意思是什么,就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在這里就要要求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主動帶領(lǐng)學生去閱讀課文,充分了解課文的含義,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把一些辭藻華麗,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句子,記錄在筆記本上,常常閱讀,時時積累,以便于更好地應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在之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前閱讀一遍文章,但是,這樣潦草的閱讀一遍文章,只能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對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深意一概不清楚,導致文章中那些值得品鑒的好詞好句沒有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去閱讀文章,以便于學生更加準確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在文章閱讀完以后,老師要讓學生掌握其中的閱讀方法,積累文章中的精美語句,以便于更好地應用到之后的作文寫作中。
比如,老師讓學生對《生命的禮物》這篇文章進行理解閱讀時,學生可能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只是,我這樣老的器官不知還能不能派上用場”這段話的含義無法充分理解,這就要求老師把這段文章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在掌握文章基本要表達的意思基礎(chǔ)上,讓學生知道,母親想要在自己去世后,也把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技巧,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位置
依照許多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歸納和總結(jié),大概了解到,在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老師還是沿用之前的應試教育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遇到重點知識的時候,就在黑板上謄寫下來,學生就拿出筆記本進行記錄,如果期間涉及到提問,也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會的同學就積極主動舉手示意老師,不會的同學就沉默不語,這便會給老師造成一種假象,就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語文知識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讓老師真正的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習語文,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涵養(yǎng),所以,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而老師就是語文知識的講授者,是輔導學生更好學習的人。所以,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把握每個學生的特性以及學習習慣和方式方法,設(shè)計一些精巧的教學教案,讓學生主動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探究,將文章的核心思想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機結(jié)合起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
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授《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全文進行解讀,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實際生活中對親情的了解,來體會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真實意圖。除此之外,憑借著學生對《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的不了解程度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領(lǐng)悟作者想要表達感情,從而加深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多地震的認知和了解程度,談一談自己知道有關(guān)地震方面的知識,尊重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析的能力,借此,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
五、結(jié)束語
在當前的教育現(xiàn)代化大背景下,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勢在必行。在尊重教學大綱的基礎(chǔ)上明確教學目的,通過對自身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來適應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突破原有的應試教育觀念,讓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史鳳云.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以“大學語文”課程為例談文化素質(zhì)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J].包頭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9,(02) :72.
[2]王閩紅.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4) :91.
[3]劉銘釗.探究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151.
[4]李小紅.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9)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