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摘要:本文從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設計梯度歷史問題這四個方面,闡述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 ?問題意識? ?培養(yǎng)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針對某個歷史現象探究出歷史問題,從而領略歷史的精妙,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讓學生能夠在歷史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與技能,教師會采用大量的習題強化學生訓練。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另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穿問題意識,為學生提供引導,促使學生及時發(fā)現與探究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按照設計的問題思路來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的過程。
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設計“洪秀全為什么會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為什么將平均、排滿、反儒聯系在一起?”“為什么開始反孔,后來又改為尊孔?”“為什么會出現天京變亂?”等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在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會從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尋找答案。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又調動了學生歷史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從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的提問積極性不高。經過調查,筆者發(fā)現學生存在畏懼心理,不敢向教師提問,課堂參與度也不高。在沉悶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即便有問題也不愿意提問。不僅如此,有的學生不知道應該提什么問題,不能深入探究歷史知識,只將學習重點放在記憶歷史知識點上。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教師要激勵學生勇于提問,并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同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表現好的學生,調動學生的提問積極性,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另外,教師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下學習。在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快速吸收知識,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歷史學習的水平。
四、設計梯度歷史問題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與歷史知識水平各不相同,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歷史學習過程是從表面到本質、從淺顯到深刻的過程,所以歷史教師要設計具有梯度的歷史問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把問題作為線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
如在教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百家真的有一百家嗎?”然后,學生按這個思路又會提出新的問題,如“儒術具體是指什么?”“墨家有哪些思想?”“為什么儒家和墨家的影響力那么大,卻沒有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思想?”“漢武帝以來,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為什么又成了儒家思想?”等。對于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梯度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設計梯度歷史問題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書敏.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2]柴亞軍.對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16).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