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chuàng)新是現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個重點話題,主要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打破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從多方面出發(fā)制定出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推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經過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通常比較注重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限制了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出發(fā)積極思考、挖掘有效的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本文就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讓學生進行單純的文本閱讀,忽略了學生閱讀情感、思維能力等綜合方面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在這種枯燥的學習氛圍之中難以提高興趣,限制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并且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在這種教學現狀下,更加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根據學生實際發(fā)展情況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與此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科學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充足的興趣,那么他們才可以更加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活動,并且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也會更加深刻。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已經根深蒂固,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無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整體教學質量提高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期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積極性,筆者首先在課堂中借助了多媒體的形式,將《賣火柴的小女孩》動畫視頻播放了出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借助這種動畫視頻的方式有效集中了其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其次,筆者再引導學生們結合課文進行了閱讀,學生們在這種良好的閱讀情境之中能夠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并且促使學生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著較強的代入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熱情,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強化學生閱讀思維
小學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大量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適當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樣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且實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推動學生全面成長,為社會輸出綜合型的人才。鑒于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育理念,重點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同時可以使學生掌握到閱讀的重點知識,加強閱讀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秋天的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堂中結合文本中的重點知識內容提出了:哪些句子概括地寫了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邊讀邊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家里的鑰匙干什么用的?這里的鑰匙打開的是什么?這么多的顏色同時出現在一個季節(jié),你感受到了什么?等等問題。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們結合這些相關的問題閱讀課文,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強化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三、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儲備知識、拓展視野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教師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需要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根據學生發(fā)展需求,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從而為學生日后的綜合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角度上而言,適當進行拓展與延伸結合課外的閱讀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積累大量的閱讀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課文中的知識內容,筆者引導學生們展開了閱讀活動,促使學生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到其中的關鍵知識點。然后,在閱讀了課文之后,筆者為學生們提供了與小興安嶺有關的一些課外文章,引導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比課文與課外文章的相同與差異等,同時分析課內外文章在寫作手法上的差異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進行了知識延伸,促使學生們在課堂閱讀活動當中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識。與此同時,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還有效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知識視野,強化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體系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閱讀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更加科學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宗建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2):53.
[2]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
石家莊市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