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摘?要:為缺鐵性貧血病人護理教學提供幫助。本文通過查閱、整理、總結文獻資料;對設計者及上課學生進行調查,設計缺鐵性貧血病人護理這一節(jié)課。通過缺血性貧血病人護理線上90分鐘教學的教學設計。缺鐵性貧血病人護理線上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學活動。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護理;教學設計
2015年,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倡大力發(fā)展現代遠程教育,201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規(guī)劃綱要”,特別提出在未來5年要大力發(fā)展繼續(xù)教育及構建全民終身教育培訓體系等一系列重要舉措,此外,教育部還印發(fā)了《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線下教學向線上教學方式的改變,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挑戰(zhàn),我國現在的線上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手段落后、內容展示方式落后、師生溝通不暢、教學反思缺失、教學反饋落后、教學質量管理不完善等等問題。設計針對線上教學的課程設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效果對內科護理尤為重要。缺鐵性貧血是血液內科常見疾病之一,是臨床重點防治工作之一,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現進行線上教學設計。
一、方法
(一)對象一
應用目的抽樣選擇某高職2018級范圍內,學生平均成績相近的四個護理班級16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學生對線上課程設置的意見。
(二)對象二
應用目的抽樣選擇某高職2018級范圍內,3個平行班內科護理教師作為訪談對象,收集教師對線上教學設計意見。
二、結果:缺鐵性貧血線上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素質目標: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復雜多樣,通過評估病因、既往史、飲食和月經生育史等健康史資料,培養(yǎng)學生耐心、全面、細致的工作精神。
知識目標:了解缺鐵性貧血概念、病因及影響鐵吸收的因素;熟悉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
能力目標:能對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正確的用藥護理;能對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飲食、休息、活動、用藥等健康指導。
(二)教學方式
線上釘釘視頻會議直播教學,小組案例討論,超星-學習通線上檢驗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
1.案例導入:病人,女,36歲。痔瘡多年。因頭暈、乏力多年。檢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膚、粘膜蒼白,毛發(fā)稀疏無光。指端蒼白,指甲脆裂呈匙狀。實驗室檢查:Hb50g/L,RBC2.5×10/L,WBC9.8×10/L,BPC130×10/L,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血清鐵6.5μmol/L,骨髓檢查:紅系增生活躍,骨髓鐵染色陰性。
2.案例分析、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師進行案例介紹,患者為青年女性,有痔瘡病史多年,思考貧血可能的原因?還需評估哪些內容?有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多年,皮膚、粘膜蒼白,發(fā)毛稀疏無光。指端蒼白,指甲脆裂呈匙狀。考慮是哪種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降低,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血清鐵降低,骨髓紅系增生活躍,骨髓鐵染色陰性。根據上述病史,表現和輔助檢查特點,能否做出臨床診斷? 根據病史及案例中表現頭暈、乏力多年,毛發(fā)稀疏無光,指甲脆裂呈匙狀,能確定哪些護理問題?患者有痔瘡病史,有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皮膚、粘膜蒼白,發(fā)毛稀疏無光。指端蒼白,指甲脆裂呈匙狀。思考應如何護理可以改善乏力頭暈及毛發(fā)、指甲問題?痔瘡與發(fā)病是否有關?本病治療的關鍵是什么?是否需要處理?
3.知識學習:入院護理(教師Sp)—能力訓練(解決案例問題,對患者進行入院護理)
4.知識學習:住院護理(精講)—能力訓練(解決案例問題,對患者進行住院護理)
5.知識學習:出院護理(視頻)—能力訓練(解決案例問題,對患者進行出院護理)
6.能力提升訓練(整體案例分析):
6-8名同學一大組,按大組隨機抽兩名同學進行線上護患角色扮演展示學習成果;仿真訓練時,2名同學一組,一名同學扮演操作護士,一名同學扮演患者,相互模擬進行操作練習。訓練時間:0.5學時。
7.評價 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
8.檢驗教學效果:學習通課堂測驗,檢驗教學效果。
9.學習效果:所有同學中男生29人,女生131,全部參與調查,調查結果全部有效。本節(jié)課考試最高分100,最低分52.8,平均分78.63。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1。
三、結論:科學合理地設計在線教學有利于教學活動
(一)線上教學影響因素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良好線上學習行為習慣(如按時上課,學習自律能力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策略方法、學校政策支持、教育評價等。面對多重的影響,教師需要課前做好教學設計、課上因材施教、課后幫助同學復習鞏固。
(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線上教學應該讓學生“站在鏡頭中央”,讓學生成為主體。線上教學過程中,由于網絡速度及穩(wěn)定性差、教學平臺功能不完善,線上技術服務支持跟不上,學生的學習空間環(huán)境及終端設備支持不夠,易造成教師和學生溝通不暢,教學進度減慢,這時往往出現教學活動減少、教師講授過多的問題,在課前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
(三)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線上教學期間,教師應把素質教育、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yè)教學活動中,更強調職業(yè)認同感和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認知。
(四)持續(xù)改進: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效果,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的不斷改變,直面問題不避諱,提出改進措施,并且不斷嘗試和改進,最終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勇,王國民,蔡映云,等.臨床思維的理解與培養(yǎng)[J].復旦教育論壇,2005,3(1):90-93.
[2]?諶雷元,左婷.突發(fā)疫情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J].山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22(1):61-65.
[3]?陳大偉.線上教學的堅守與改變[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0,34(4):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