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昕
摘 要: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節(jié)奏。在音樂領域中,音樂欣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該如何較好地上好低年級欣賞課,讓鄉(xiāng)村孩子們也能享受“樂”,在“樂”中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呢?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欣賞; 模唱; 創(chuàng)造性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3.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0-065-001
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節(jié)奏,如同生命里的行進步伐一般。在音樂領域中,音樂欣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開闊其音樂視野、豐富其情感世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yǎng)的基本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毙W音樂教師該如何較好地上好低年級欣賞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呢?通過實踐,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看看、聽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
(一)看一看
欣賞音樂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學實踐中,更多地讓孩子到大自然去看一看,收集各種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在課堂上分享,從中找到樂趣。學校周圍有著廣闊的活動環(huán)境,隨時可以看到美麗的大自然景象,感受到秋風春雨的聲音及自然界中不同的聲音,對于好奇心強的低年級孩子來講,無疑是他們的優(yōu)勢了。另外,結合視覺功能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欣賞課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管弦樂《溜冰圓舞曲》,作者將圓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而此曲恰恰出現在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可以通過先聆聽樂曲,用“想一想,在哪里聽過這段旋律?”作為導入,對于看過的同學,并不難;對于不熟悉的同學,在欣賞后,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了解作品所涉及到的器樂及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再通過畫旋律線條,或觀看溜冰表演的視頻、模擬溜冰的動作等,理解音樂形象,從動作中體會到旋律流暢的特點。
(二)聽一聽
在我們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課堂之外,給孩子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如下雨時花生地和水稻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記憶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引導學生感受、討論,培養(yǎng)他們的聽覺技能和聽覺記憶。例如,進行附點四分節(jié)奏練習,可以通過尋找生活中一些聲音,模仿知了的叫聲來學習。
二、動動、說說: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
(一)動一動
我所面對的主要是二年級同學,他們感知事物較籠統(tǒng),無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發(fā)展,并且逐漸在學習和從事其他活動中占主導地位,一直坐著認真地欣賞便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一起做律動,改變之前音樂欣賞課就是坐著聽賞的模式。另外,學科綜合也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用其它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度”,讓它們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很多孩子是喜歡畫畫的。欣賞過一段音樂后,引導學生選擇書中已經給出的圖示或線條;或者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色塊等,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jié)美術課呢,可這種教學方式卻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作用,更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說明學生內心世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杜鵑圓舞曲》,初聽時學生用線條、點、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給他們講了圓頂、尖頂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美麗的花兒等等,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來,圖紙里多了旋律流動的波浪,后來又出現了很多小斜線,他們告訴我,這時他們感覺到了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好美的畫……
(二)說一說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和學生要成為朋友,尊重理解他們,多和他們交心,讓他們喜歡自己,繼而喜歡你的每一節(jié)課。這樣的課堂氣氛是輕松、愉快的。學生敢于發(fā)言、樂于發(fā)言,能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說出來。老師可以真實地了解他們對音樂的感知,有的放矢地引導他們進入音樂的世界。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好語境,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情不自禁的參與到討論中,做好師生互動,達到以語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
三、唱唱、想想: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象力
(一)唱一唱
音樂欣賞不僅只有聽,必須與唱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現在許多音樂家都將著名樂曲的主題,或者著名的樂曲填了詞,既便于記憶,又豐富了音樂表現的形式,即使沒有詞也應讓學生唱一唱旋律以便于加強記憶。尤其對于一些簡單的,易于學生接受的主題,要進行模唱。但對于低年級同學,可以不唱音名,只哼旋律。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你會發(fā)現很多孩子們更多的是喜歡唱而不善于聽,所以,在欣賞課上加入唱的部分是很有必要的。
(二)想一想
這里的“想”不僅是思考,更多是想象,是音樂欣賞的再創(chuàng)造。記得一本書里曾經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給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間,對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如何使學生在流動著的音響藝術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呢?首先,孩子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師心里想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音樂。其次,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情緒進行體驗,通過在他們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jié)奏等因素感知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最后,教師可適當地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及創(chuàng)作意圖等,這對于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也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一點小小的思考和總結,當然,想要提高低年級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還需要繼續(xù)探索,充分考慮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更需要我們小學音樂教師長期的努力。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各位同行的努力下,小學音樂欣賞課的質量將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