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可
【摘要】教后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快速成長的核心因素,也是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堅持反思是教師快速成長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徑。本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堅持教后反思的作用及方法。
【關鍵詞】教后反思;課堂教學;教學行為;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056-02
一、堅持教后反思的作用
(一)教后反思有利于央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教后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是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后不斷思考、總結、實踐、改進、逐步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師要堅持每天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總結自己成功的做法,尋找不足,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這樣做既可以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又可以為下一次的教學提供教學資源,還能防止某些教學失誤在今后的教學中重復出現。
(二)教后反思是幫助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
教后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簡便、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我們每天下班之后,要認真回顧當天的教學工作,某一節(jié)課中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避免這種問題?今天班級中出現的某一個學生糾紛問題又是如何處理的等。長此以往,這樣不斷地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實踐,在實踐中又不斷地反思,把這些思考與探究付諸文字,就是一篇很好的課后反思。把自己的成功之處進一步發(fā)揮,為自己的教學研究、論文撰寫和案例分析等提供鮮活的素材,逐步成長為專業(yè)型、研究型教師。
二、教后反思的內容及方法
一是對教材的反思。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中,教科書只是教與學的一種輔助工具,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參考。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教情、學情用活教材,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如果發(fā)現教材中有些材料的選擇,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并不是很貼近本地區(qū)本班孩子的生活,不能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時,教者就應該走出書本,大膽質疑,選擇更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素材,并把自己對教材的處理在教后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整理。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許多事例及生活場景,都是從城市孩子生活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編排,農村孩子沒有那樣的生活經歷,就沒有那樣的體驗。在教學中,筆者結合本校實際,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取舍,選取了更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對教學目標的反思。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總有許多預料不到的情況發(fā)生。一節(jié)課后,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看目標是否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和意圖,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看目標是否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以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三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后,根據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學生在課堂的鞏固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反思。反思新舊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反思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拓展與延伸等。例如,有些學習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就可以掌握,如果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一堂課下來,既浪費了時間,課堂教學秩序又顯得混亂,教學效果并不佳。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后就需要進行認真的反思,這些教學內容到底該如何安排、教學中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應該怎樣突破重難點等。
四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學過程是教案備寫的主體部分,也是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不同性格和知識層次的生命個體。因此,教學內容往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在課堂上臨時調整,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選擇,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定。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就是思考:是否在課堂中考慮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解讀與處理是否到位,教學問題的設計是否調動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有些課堂活動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是否適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在上課后認真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五是對教學亮點的反思。我們在一節(jié)課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點突破。有時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共同感,I吾和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某一小節(jié)而產生思維的火花及瞬間的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的發(fā)現,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為工作繁忙,時過境遷而消失。如果課堂上哪個小環(huán)節(jié)安排得巧妙合理,哪個問題能促進學生探究,達到拓寬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那就值得研究和推廣。
六是對課堂上學生精彩表現的反思。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也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總是感動于某某同學課堂上獨特的見解、精彩的描述、大膽的想象帶給自己教學上的啟示。這種從學生角度對文本的解讀,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我們應當充分肯定學生課堂上提出的那些純真無邪的、獨到的見解,把它及時記錄下來,與同事們交流分享。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好思想、好方法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無形的贊賞和鼓勵,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些來自兒童世界的獨特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啟迪教師的智慧,拓寬教師的思維,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完全可以作為以后備課、上課的第一手資料。
不同的教師講授同一課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反思,但教后反思有一個最基本的內容,記教學中的“得”與“失”、記教學中的“疑”與“新”。長此以往,堅持下去,以記促思、以思促教、以教促研,定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學策略,讓教師真正做到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宇.對小學教師教學反思意義、現狀的思考和分析[J].教師,2013(34).
(責編 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