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雅
摘 要:藝術從人們的真實生活中孕育誕生,其中,電影作為一種普遍受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自然也是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形象載體,映射出現(xiàn)實生活的點滴。電影片名是影片的點睛之筆,是整部電影的主旨精華和中心思想以及情感表達的提煉和凝縮,由此觀之,片名翻譯任務艱巨,富有挑戰(zhàn)性。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社會之間關系,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文試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英文電影名稱的翻譯,為影視領域翻譯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電影片名;社會語言學;翻譯
1 社會語言學概述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邊緣科學,它運用了語言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從社會科學的視角,從多角度考慮,分析、研究和探索語言的社會本質(zhì)和差異。
針對這一定義,各個學者們的觀點和看法不一,從側(cè)重的不同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分類:有些學者認為這一研究問題的重點應放在語言上,社會因素的作用與練習是為研究語言的變異提供條件;然而,有的學者把重點放在社會層面,認為應當研究語言和社會的各種關系,使用語言學的材料是為了對社會行為進行描寫和解釋,這種觀點將語言歸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最終落腳于社會行為研究。
目前中國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涉及領域較窄,主要集中在方言研究層面,也許更傾向于使用社會學方法研究方言,屬于方言學研究領域。其原因主要在于方言的特點,它受當?shù)匚幕袼椎纫蛩氐拿芮杏绊?,無法忽視,這種現(xiàn)象也促進了中國社會語言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兩個領域的探索:其一是社會生活的變化將引起語言(諸因素)的變化,其中也囊括了社會語境的變化對語言要素的影響的現(xiàn)象。第二,從語言(諸因素)的變化探究社會(諸因素)的變化。
2 片名翻譯的特點
2.1 忠實性
藝術源于生活,電影也可以說是源于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反映社會現(xiàn)象和記錄現(xiàn)實生活日常的載體。因此,在翻譯電影名片時,應該著重在語言、文化以及功能上跟電影原名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是最理想的片名翻譯效果。而這也正是遵循了翻譯的一般標準,即,嚴復先生在《天演論》所提出的“信達雅”,“信”是翻譯的基礎要求,是譯者們不停地追求的標準之一,譯文首先需要忠實,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并沒有所謂的絕對忠實與對等。為此譯者在片名譯制的處理上,若要達到翻譯片名跟電影原名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一最理想效果,譯者就應該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平時在文字上多下功夫,對電影內(nèi)容、情感更是片名進行深度理解和高度提煉,最終盡可能通過電影名就表現(xiàn)出電影的中心思想和內(nèi)涵主旨?!袄?,英文電影Original Sin就翻譯為《原罪》;Dance With Wolves譯為了《與狼共舞》?!保ɡ铎?,電影文學,2012),再者還有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The Lion King《獅子王》、Pearl harbor《珍珠港》、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等等,可做譯例典范。
2.2 藝術性
如上所說,電影是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其翻譯也應該呈現(xiàn)高度的藝術美,這也正是翻譯中的翻譯美學理論。而翻譯美學最高境界就是意境,因此達到了“境化”效果,該片名翻譯便是最佳效果。例如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單看英文原意是指:隨風而飄,因此也有部分學者將其翻譯為《飄》,但是僅僅一個“飄”字無法讓目的語讀者明白原著影視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跌宕歷程,主人公又是誰讀者并不明確,而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抽象概念及幻想。因此,有學者將其譯為“亂世佳人”,該片名翻譯讓讀者一目了然,大致明確該影片的主人公以及故事大致背景,又涵蓋語言藝術表達,展現(xiàn)了翻譯之美。再如,Top Gun 《壯志凌云》,Ghost 《人鬼情未了》,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Youve Got Mail《網(wǎng)絡奇緣》,Catch Me if You Can《逍遙法外》,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等,諸如此類片名的譯制處理,譯者并未采取直譯而是意譯美化達到意境的效果。
2.3 通俗性
所謂的通俗性就是指廣大人民群眾都能理解的含義,即語言通俗易懂能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和接受。因此,從目標群體出發(fā),譯者把握通俗性特征可謂是必要的翻譯前提,將通俗性作為整個翻譯過程中的著手點,充分思索考慮大眾審美水平標準,從而讓觀眾更好地理解片名和其透露出的電影內(nèi)涵,拉近觀眾和影視作品的內(nèi)心距離,引起共鳴,激發(fā)觀眾的觀賞欲望和好奇心。典型案例如金凱瑞主演的英文電影The Mask,短短的兩個單詞,其中只有一個實詞,卻被譯者詮釋為《變相怪杰》,這樣的譯名就可以說明譯者不僅思考了單詞本意,而是從電影劇情出發(fā)進行進一步詮釋,提高了譯名普適性和接受度,觀眾一下子便可以明了,并且也遵循了剛才所講的“通俗美”的理念,具有普遍性、時代性的影視特征。另一個優(yōu)秀的實例是Love at First Sight,譯者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標準,遵循通俗性的特征,直接將電影片名翻譯為《一見鐘情》。但是在翻譯電影片名的時候,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創(chuàng)新性而選擇一些觀眾們不怎么熟悉的譯名,而是應當采取更具有普遍性、群眾性以及時代性的電影片名。例如,前幾年的動漫大片《瘋狂動物城》,電影的英語原文為Zootopia,是一個在原有基礎詞匯上再創(chuàng)造的新詞匯,它來源于英語單詞Utopia,意為“烏托邦”,表達人們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世界,類似中國的桃花源,但譯者根據(jù)影片中心思想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將其翻譯為《瘋狂動物城》,這樣既理想性高度凝練了影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又達到了觀眾的群眾性審美標準,詮釋電影主旨又彰顯藝術美和通俗性的特征,激發(fā)了大量瀏覽量和觀影量,更便于廣泛傳播。
2.4 商業(yè)性
電影除了藝術特質(zhì)外也包含一種商業(yè)特質(zhì),電影追求有很多,作為一種商品,電影自然需要為盈利這一目標努力完善和發(fā)展,而電影名片翻譯也是其中一環(huán),直接影響電影盈利等利益關系,好的電影片名翻譯不僅具備通俗性和藝術性更是融合了商業(yè)傳播的作用,這對票房提高很有影響力。例如,第一部卡通片Toy Story《玩具總動員》上映后得到了全球廣泛歡迎,票房一路飆升,大獲全勝。因此,“總動員”的名字成為流行。很多電影名字都加入了“總動員”這三個字,比如《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等等。在信息化時代,“總動員”潮流興起,觀眾們在欣賞完幾部總動員電影以后,對電影的滿意和喜愛使他們記得了“總動員”這一詞匯,因此“總動員”便成為流行詞匯,受到大家歡迎,甚至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他們總會提及“總動員”,并視其為“優(yōu)秀”、“高級”的代名詞。因此,導演們也會緊跟潮流,利用包裝,大播系列影視,甚至把不相關的影片變成一個系列,比如至今火熱的十年漫威系列。
3 片名翻譯中社會語言學觀點
3.1 社會語言學中的認同語言能力
如果把電影片名翻譯作為研究對象,可以把它看做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正如前人觀點,社會語言學作為種邊緣科學,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這兩方面:社會生活的變化將引起語言(諸因素)的變化和從語言(諸因素)的變化探究社會(諸因素)的變化。社會語言學家的研究涉及多個方面,在研究語言形式問題上,他們既要研究其句法結構,又不能忽視對“決定符號意義語境的作用”的研究。比如英文電影Mission Impossible的兩種譯名,有人會把它譯為《不可能的任務》,而另一個令人熟知的譯名就是《碟中諜》了。前者譯名追求字面上的原意,追求原電影片名意思相對應,但過于直譯,沒有跳脫文字本身束縛,有死譯之嫌,顯得略有蒼白平淡,所以呈現(xiàn)出的譯文也讓讀者只能看到表面,想不到深層甚至想不出電影的內(nèi)涵和主題;對比之下,后者片名翻譯彰顯了翻譯的語言藝術美感和普眾性、通俗性,更能激發(fā)觀眾們的強烈好奇心和觀看欲望,滿足商業(yè)利益條件,利于票房大漲。
3.2 社會語言學促進語言學形式的符號價值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涉及社會的符號價值方面。根據(jù)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學理論,電影片名翻譯自然不是例外,也是一種語言學的符號,探索其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含義和價值也是有意義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英文電影The Devil Wears Prada,有的譯者將其翻譯為《穿普拉達的女魔頭》或者《穿普拉達的女王》,還有些譯者將其翻譯為《時尚女王》。對比這兩種翻譯,最大區(qū)別就是是否將時尚具體化,在譯名中,究竟是“時尚”還是“普拉達”呢?其實Prada作為國際一線知名品牌為人所知,提到普拉達就自然意味著時尚。所以,雖然《時尚女王》很好體現(xiàn)了該影片的時尚潮流氛圍,但是時尚作為一個抽象詞匯,并不能時尚品味具體化可視化體現(xiàn)出來。故此電影的片名,翻譯成《穿普拉達的女魔頭》或者《穿普拉達的女王》都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該影片的高級檔次和絕佳品味,這就是一種價值體現(xiàn),及具有商業(yè)性和藝術美特質(zhì)。
4 結語
隨著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的精神追求愈發(fā)明顯。而在全球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下,影視、電視劇、網(wǎng)絡劇等等影像載體都越來越發(fā)揮著重要的文化傳播以及宣傳作用,電影片名更是時代發(fā)展的反映及映像。因此電影片名翻譯對于一部電影而言極為重要,其包含著忠實美、藝術美、通俗美以及商業(yè)利益特性,社會語言學在電影片名翻譯中詮釋的淋漓盡致,值得研究,這對今后的翻譯學習都有著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焱.英文電影的翻譯特征與翻譯策略研究[J].電影文學,2012年21期.
[2]魯宵儀.社會語言學視角下英文電影名稱翻譯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1.3.
[3]于冰瑤.英語電影片名的特點和翻譯技巧[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