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娟
摘 要: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結晶,流經(jīng)千年傳誦不歇?!锻晟浦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其中就明確了通過古詩詞教學來達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目的的要求。古詩教學必須建立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之上,但也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拓展,尤其要注重古詩閱讀與活動教學的融合,打造別開生面的、趣味盎然的古詩教學課堂。
關鍵詞:古詩教學;傳統(tǒng)文化;古詩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2-0049-02
在新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六個年級十二冊共收錄了132篇古詩文的教學內(nèi)容,占課文總篇目數(shù)的30%左右,古詩文在數(shù)量上比舊教材增長了80%。這可以看出,在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當前,古詩文的教學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然而,不少教師圍繞古詩文教學開展的有意義的教學設計不足,主要還是圍繞讀與背來進行,導致學生認為古詩文學習索然無味,甚至充滿排斥心理。那么,如何在確保數(shù)量增加的同時保證古詩文教學的質(zhì)量,尋求古詩文教學的有效突破?這是擺在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課題?;诖耍P者對新教材進行了為時兩年的學習研究,結合自身積累的古詩文教學的經(jīng)驗,對新教材的古詩文教學趣味課堂的構建進行了研究與探討,致力讓古詩文教學充滿生趣、樂趣和情趣。
一、開展趣味盎然的古詩朗讀活動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古詩教學而言,“讀”是核心和關鍵,多讀才是古詩學習的“捷徑”。然而,讀的方式有很多,古詩朗讀的形式可以不囿于傳統(tǒng)的教師范讀、學生齊讀,還可以設計一些趣味盎然的朗讀形式與活動,讓古詩的朗讀過程充滿趣味性。
一是配樂讀。古詩工整的句式加上對仗的押韻使之具有獨特的音樂美和音律美。古詩特有的意境加上或悠長綿延、或澎湃激昂的音樂能讓古詩閱讀過程充滿樂趣。筆者選擇合適的古典音樂,根據(jù)一首古詩閱讀的正確語速、語調(diào)和旋律先對配樂進行適當?shù)募糨?,使之與詩歌更好地銜接配合,再讓學生嘗試跟著配樂對詩歌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感覺這種朗讀特別新穎有趣,自己的朗讀在音樂的烘托下特別有意境和韻味。
二是唱讀。在古代,詩詞本身就是一種音樂形式,不少詩歌也被翻唱,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學生往往對唱歌充滿興趣,通過歌曲將古詩唱出來更讓他們覺得新奇有趣。比如,六年級下冊杜甫的《春夜喜雨》這首詩是很多學生都聽過、都會唱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邀請幾名學生以歌唱的方式來讀這首詩,優(yōu)美的詩句加上動聽的旋律讓這首詩更能打動每一個人。其實,互聯(lián)網(wǎng)上對古詩新唱的資源不勝枚舉,“少兒國學歌”“雅樂詩唱”“中華少兒歌曲集”中收錄了包括《己亥雜詩》《春日》《蜂》《嫦娥》《無題》《夏日絕句》等大量古詩的歌唱資源,將它們恰當?shù)剡\用到古詩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的樂趣。
三是競讀。古詩的朗誦需要讀出情感、讀出韻味,這要求學生對古詩的意境、思想情感有準確的把握。在教學中,筆者時常讓學生之間相互競讀,在相互對比和學習中讓學生把握古詩節(jié)奏、控制語速和語調(diào),尤其是對情緒、情感的表達有更直觀的把握。比如,在《示兒》的朗讀中,有的學生在范讀過程中平平淡淡,對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尤其沒有表達其中“悲”的情感和囑咐、叮嚀的懇切。筆者以此進行點評之后再邀請一名學生進行朗讀,此時學生會有針對性地通過語調(diào)、語氣來烘托情感。在相互對比學習中,學生便知道怎樣才能讀出意境和情感。
二、開展趣味盎然的讀寫結合訓練
閱讀與寫作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教育效應,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十分普遍,尤其把課文的閱讀教學與隨堂練筆、作文教學結合,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積極意義。那么,可否在小學古詩教學中融入讀寫結合的練習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較于一般的讀寫結合訓練,古詩的讀寫結合對古詩的內(nèi)容、意境與情感的整體把握,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且圍繞古詩閱讀學習進行寫話的練習讓學生倍感新奇,都想體驗一下其中的學習樂趣。
比如,四年級下冊的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這首詞,詞人以清新歡快的筆觸記錄了鄉(xiāng)下百姓日常生活的點滴,極具生活氣息和樂趣。在教學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寫話的任務:根據(jù)詩詞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寫話練習,表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
有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道:“閑居饒州已經(jīng)數(shù)月,沒有臨安城的熱鬧喧嘩,也沒有朝野的鉤心斗角,多么悠閑自在。三三兩兩錯落山間的茅屋,長滿青草的小溪,炊煙裊裊的傍晚讓我陶醉。白發(fā)老人們在村口用方言拉著家常,相互噓寒問暖;男人們忙著種豆耕田,女人們忙著采桑織麻;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嬉戲玩耍,斗牛、捕蟬、采蓮,好不快活!這真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呀,還去管它世事紛爭干嗎?就在這里做一個快樂的農(nóng)人吧!”
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將詩詞中的意象、情境以自己的筆觸表達出來,又通過補白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詩詞不能全部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十分貼切、合理,極富生活情趣。以詩詞為內(nèi)容進行寫話和小作文練習,為學生提供了新穎的、奇特的寫作方向,在寫作中學生對詩詞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的把握。
三、開展趣味盎然的古詩情境表演
學古詩重在對古詩文字語言美、情境美的賞讀,其中語言美我們可以通過反復的涵泳、朗誦來獲得,對其中的情節(jié)、情境的理解,則可以加入一些表演活動,通過學生的演繹來闡釋和表現(xiàn)古詩的故事美。尤其是一些敘事詩,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以個人或合作表演的方式來闡釋,能夠讓古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情感更好地被學生理解和感受,從而使學生與詩人、作品產(chǎn)生情感共鳴。
比如,《贈汪倫》這首詩的情節(jié)性、畫面感很強,在教學之后筆者邀請學生來嘗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演繹古詩的故事情境。學生林×(演李白)和其同桌陳××(演汪倫)就給大家?guī)砹艘粓鼍实谋硌荨?/p>
陳:“李兄哪里去?”? 林:“汪賢弟,我去蘇杭旅游。”(生大笑)
陳:“盤纏夠不夠?”? 林:“沒有,不用!”
陳:“接著!”(往船上扔一包銀子,生大笑)
陳:“吃的夠不夠?”? 林:“沒有,不用!”
陳:“接著!”(往船上扔一只燒雞,生大笑)
陳:“穿的夠不夠?”? 林:“沒有,不用!”
陳:“接著!”(往船上扔一包衣服,生大笑)
…………
林:“(淚流滿面)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汪兄也。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保ㄉ笮Γ?/p>
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教室里笑聲一直未斷,兩位學生的表演圍繞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大膽改編,表演大膽浮夸、詼諧幽默,臺下學生感覺就像在看小品一般,笑聲一浪高過一浪。他們的情境表演看似荒唐,但卻將古詩中李白與汪倫直接的深厚情誼表現(xiàn)了出來,并不算無厘頭,不得不佩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這樣的古詩教學插曲,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古詩學習可以這么有趣。對部分情節(jié)性、故事性強的古詩教學,可以嘗試采用這種課堂激趣方法,讓學生感受古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四、開展趣味盎然的古詩競賽活動
中華古詩總量龐大,教材和課堂教學的容量尚不及值得學習和背誦積累篇目的十之一二,這就要求學生需要認真地發(fā)揮記憶力強大的優(yōu)點,多多學習和閱讀古詩,通過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閱讀的雙重渠道來積累更多的優(yōu)美詩句,暢游詩歌的海洋。小學生都有好表現(xiàn)、喜歡被表揚的心理,《中華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中同齡孩子的古詩詞積累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讓他們欽佩不已,同時也躍躍欲試。古詩競賽活動以游戲與比賽的方式,為學生的古詩背誦提供了趣味化的載體,深受學生歡迎。
比如,在高年級的古詩教學中,可以加入“古詩接龍”游戲。六年級下冊《馬詩》中有“大漠沙如雪”一句,其中“雪”是很多詩歌中出現(xiàn)的意象,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個“古詩接龍”游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人說一句帶“雪”的詩句,不許重復別人已經(jīng)說過的詩句,說錯的或者說不上的要接受小懲罰。此時,學生會努力地從自己的頭腦中搜索關于“雪”的詩句。
生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生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p>
生3:“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p>
…………
大家努力搜集記憶中關于“雪”的詩句,緊張而刺激,直至某同學接不上來,大家要求他表演一個小小的節(jié)目以示懲罰,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類似的如月、山、菊、梅、雁、酒、水、船、柳等常見意象也適合開展“古詩接龍”游戲。古詩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沒什么捷徑,關鍵在于多閱讀、多積累。以課堂教學為契機,穿插這種古詩競賽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古詩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對古詩積累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類似活動中能夠信手拈來、應付自如,從而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古詩、記古詩的積極主動性。
此外,我們還通過年級語文教研組牽頭,每學期開展一次全校性古詩知識競賽活動,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分輪競賽,通過卷面古詩默寫、現(xiàn)場抽題背誦、古詩搶答等方式評出各年級比賽的優(yōu)勝者并給予大力的表揚與獎勵。古詩競賽推動了學生學古詩的熱潮,達到了良好的以賽促教的教學效用。
在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古詩文教學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彰顯。小學古詩文教學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增強古詩文教學的吸引力是提升小學生古詩學習興趣,也是提升其古詩文化修養(yǎng)的前提。這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古詩教學策略,致力打造充滿生趣、別開生面的古詩教學課堂,讓古詩成為小學生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成為陶冶學生情操和審美品位的有效載體,成為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1]馬曉平.小學高年級古詩詞的有效性教學實踐研究[J]. 中學語文(中旬刊),2019(12):74-7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劉 瀟.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研究——以揚州市G小學《經(jīng)典誦讀三百篇》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