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紅
摘要: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版塊。小學生在剛剛接觸古詩詞時,由于語言表達與常規(guī)溝通交流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使其對古詩詞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和抵觸心理。對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7-0071-01
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是與傳統(tǒng)民族文化親密接觸的過程。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舒緩緊張焦慮的情緒,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1.古詩詞教學的實際意義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內(nèi)容,貫穿整個語文學習流程。如今,國家教育部逐步加大了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適當?shù)募哟罅斯旁娫~版塊在語文試卷中的占比。而這也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小學階段是夯實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誦讀引導不深入。
古詩詞凝聚著詩人濃厚的思想感情。然而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盲目注重講解古詩詞的字面內(nèi)容,并且單純依靠反復誦讀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析詩詞隱含的思想情感。由于誦讀引導方式較為淺顯,使得古詩詞作品中蘊含的核心內(nèi)涵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極大的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2.2 盲目注重文意,忽略情景體會。
古詩詞與現(xiàn)代文的語言表達樣態(tài)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生搬硬套現(xiàn)代文教學方法,未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對描繪古詩詞畫面的想象。另外,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字詞注解方面,忽略了意會過程,這導致學生只知文意,不曉詩情畫意。
2.3 詞句解析過度,影響整體感悟。
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弱。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詩詞劃分成不同的部分,逐句逐字的輔導理解與引導想象。從表面上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的了解詩詞,然而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僅僅停留在意象層面,缺乏對意境的感知,及對情感的解讀。古詩詞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經(jīng)過作者反復斟酌的,凝聚了深厚的情感。而且文字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單個句子的分析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深刻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與精髓。
3.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的策略
3.1 詳細講述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
很多古詩詞都是在特定的自然背景、社會背景和人文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有的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有的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有的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之情;有的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戰(zhàn)亂和百姓疾苦的憤慨之情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便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內(nèi)涵與情感的解讀。
以《贈汪倫》為例,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涇縣游歷桃花源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自?。前兩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敝v述了汪倫送別李白時的內(nèi)心感情,后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辈捎脤Ρ鹊氖址ǎ磉_李白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學生只有全面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深刻解析古詩的內(nèi)涵。
3.2 深度探析古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
流傳千古的詩詞絕句,表達方式獨特,文化內(nèi)涵深刻,思想情感濃厚,值得探索和賞析。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字里行間寄托的情感,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學生的心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盡管古詩詞語言簡練,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語文知識,教師需注重情感的導讀與解析。
例如,在學習《回鄉(xiāng)偶書》時,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講述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賀知章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xiāng)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時已八十六歲。此時距他離開家鄉(xiāng)已有五十多個年頭。由此,感嘆人生苦短,世事滄桑,寫下了這組詩。前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表達了作者對離開家鄉(xiāng)五十載,垂垂老矣的感慨。后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則表達了作者對親人、友人相見卻不識的慨嘆。
3.3 聯(lián)系實際生活,體驗思想感情。
大多數(shù)古詩詞都源自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映射出詩人的真摯情感。為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具,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與情感的解讀。
在教學杜牧的《山行》時,教師可先告知學生這是一篇描寫秋登寒山景象的古詩,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歷理解詩詞描繪的情境。例如:你記憶中的秋景是什么樣的?秋季滿山紅黃相間的樹葉是一幅怎樣的景致?哪一次秋季旅行最讓你難忘?你能否生動的描繪印象中的秋景等等。由此,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拼接精彩的生活片段,更深層次的感悟詩詞意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華夏兒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為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深化學生對古詩詞文意、內(nèi)涵與情感的認知,注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彭娟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和策略初探[J].小學生(下旬刊),2017(1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