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悅
摘 要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精微,發(fā)掘文本中的弦外之音,把握文本內涵意蘊,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深度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3-0196-01
語言是有深度的,只有細細品味,反復琢磨,就會觸摸到語言文字背后的內涵,體味遣詞造句的精妙。語文閱讀教學應依托閱讀文本,讓學生“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引領學生從明白字面上寫出來的東西,到透過文本去理解字面上沒有寫出來的東西,即弦外之音。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精微,發(fā)掘文本中具有暗示性的細節(jié),把握文本內涵意蘊,才能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讀懂“言外之意”
語言有非明確性、含蓄性,文學作品的內涵作者有時并不會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讀者去挖掘體會這些細微的語句。讀者借助“看似平淡、實則豐富”的文本內容,通過各自的閱讀體驗,從中讀懂言外之意。正是因為文學語言的這種特點,作品才變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無窮?!独牙训募艏垺愤@篇課文作者笑源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的高超。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有趣的回憶。課文通篇沒有一個“情”字,也未點出“親情”二字,但實際上通篇都有指向主題,就是“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和祖孫倆化不開的濃濃的親情。文中姥姥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倆有了太多的回憶,特別是姥姥寄給在外讀書時“我”的那副剪紙——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lián)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這段文字表面上是在描述剪紙的畫面,可是細細品讀,抓關鍵詞語“定定地”“出神地”,這其實是一幅主題為“牛兔情深”的剪紙啊。表面上是寫的是老牛和兔子,其實那只老牛是思念著“我”的姥姥,而兔子就是身處異鄉(xiāng)的“我”。課文沒有直接將祖孫情深直接地寫出來,可是抓住剪紙,學生不難讀出姥姥內心既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外面更廣闊的世界發(fā)展的矛盾心情。
二、觸摸“借景抒情”
當抽象的情感難以具體表達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即借景抒情。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首詩寫的是寒江飛雪,已早生華發(fā)的漁翁靜靜地坐在江邊,孤獨地垂釣。這是首藏頭詩,這首詩的每句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再倒著讀,這首詩每句的最后一個字連起來是“雪翁滅絕”?!扒f孤獨”“雪翁滅絕”這八個字,一種悲愴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但是,若僅僅是悲愴,這首詩也不可能成為千古絕唱。這首詩妙就妙在這千山暮雪的畫面中,還有一位漁翁。這垂釣的漁翁,不僅在垂釣孤獨寂寞,也在垂釣著他不屈的志節(jié)。寒冬季節(jié),冰凍三尺,是他落魄坎坷處境的寫照;漁翁披蓑戴笠,淡定從容,是他堅守不屈的寫照。乍看這首《江雪》似乎只是寫普通的風景,但學生細細品讀全詩,詩人的堅定與執(zhí)著,都蘊含在這一幅蒼涼寂寥的畫面之中。
三、感受“境由心生”
人物心情的好壞也影響看景物的美丑。細細品讀一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會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與人物的思想和行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稅壑湣愤@篇課文描寫了發(fā)生在一個寒冷冬夜里的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充滿愛心的故事。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雖然不是重點敘述部分,但是若仔細閱讀,就可發(fā)現(xiàn)在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課文開頭寫道:已是黃昏了,伴隨著寒風,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飛舞的雪花鉆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顫。這條路上幾乎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包S昏”“凜冽的寒風”“飛舞的雪花”“破舊的汽車”“路上幾乎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作者將這些景物勾勒在一起,頓時一種寒冷、凄涼的冬日景象便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這里的凄涼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凄涼,更是主人公喬依內心的凄涼。有了開頭這段環(huán)境的描寫,引出下文“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里很是凄涼”。王國維曾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弊髡邇H敘述喬依悲慘的遭遇,是不足以表現(xiàn)喬依內心的凄涼,在文本中通過喬依視角展現(xiàn)他所觀察到的惡劣環(huán)境,更能豐富人物的內心世界。寒冷、凄涼的環(huán)境是人物內心的映現(xiàn),這就是境由心生。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要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在教學中,教師以“授之以漁”為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從細微之處入手,鉆研探索,揣摩推敲,挖掘出文本中沒有直接寫出的東西。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進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走進文本,與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深層。學生提高自身深度閱讀能力,在閱讀的“積累”與“表達”之間架起橋梁,最終實現(xiàn)課程標準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劉彩燕.巧抓“文眼”,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19(7).
[2]薛紅芹.巧抓關鍵詞,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