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教育教學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逐漸在教學中設計和運用認知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即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鍛煉學習的思維,提高知識的記憶力,從而高效學習。本文將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教學中認知學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認知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064-0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ducation teaching workers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to learn, and gradually i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use of cogni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y, namely in train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also teach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learning exercise of thinking, enhance memory of knowledge, and study efficientl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y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根據(jù)復雜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制定好學習計劃,旨在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而認知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運用某種方式或者技術有效加工和整理信息,分門別類地儲存信息。素質(zhì)教育下,學生的教育不再是分數(shù)為主要學習目的,而是在提高學習分數(shù)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綜合能力[1]。初中歷史的內(nèi)容很基礎,但是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多,需要教師運用認知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學習。以下將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認知學習策略。
1? 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1.1學校對歷史教學重視度不夠。首先,一些比較初級的中學教師都沒有進過專門的培訓,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更是缺少歷史教師,師資隊伍不健全,學校根本不重視,如果缺乏專業(yè)的歷史教師,學校就讓其它科目的老師代替上課,嚴謹性低;其次,有些學校沒有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課時來安排歷史教學,歷史教學的課時安排的很少,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最后,中考考試歷史分值比較低,有些農(nóng)村學校甚至不把歷史納入中考范圍,只是在平時安排一些考試,雖然成績納入學生總分,但是不夠重視歷史考試。
1.2學生忽略歷史學習。初中學生不重視歷史,也對歷史的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學生覺得歷史的實用價值不高,再加上有許多繁多復雜的知識要記憶,就會覺得厭煩,耗費很多精力和時間。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偏向傳統(tǒng)教學,為應對中考要求的考試,教師只是跟學生劃出哪里是重點和考試的范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到學生升入高中還是帶著此種學習觀念,對歷史認知不夠。
1.3歷史教師對教學不敬業(yè)。歷史是一門副科,不止學生不重視,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也不深,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受到影響,就不會很敬業(yè),總是敷衍性地教學。由于初中學生年齡小,教師總是給學生講解歷史故事,講授歷史的基本常識,卻忽略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對歷史的本來認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不夠系統(tǒng),給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造成影響。
2?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認知學習策略
2.1注重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chǎn)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因而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給學生展現(xiàn)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觀看《赤壁之戰(zhàn)》的視頻,教師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看,引導學生對當中的人物進行了解,讓學生認識到三國時代人物的聰明智慧,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回到《三國鼎立》的課文,學生就會很想知道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什么樣的,探索知識的欲望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就有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2.2注重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初中學生的年級比較小,記憶力也比較強,在浩瀚如煙的歷史知識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記憶。學生要想學好基礎的歷史知識,就必須要學會記憶。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都是人智力的重要體現(xiàn),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記憶力,最為關鍵的是人的思維能力[2]。伏爾泰曾經(jīng)說:“人一旦缺乏記憶力,就不會創(chuàng)新和聯(lián)想。”例如,甲午中日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大屠殺等,學生需要記憶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結(jié)局、原因等,不僅是考試的要求,這也是最為基礎的知識。學生記得東西越多,越能夠?qū)κ挛餃蚀_判斷,思維也就更嚴謹,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大好扎實的基礎。
2.3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任何事物的學習都離不開方法,只有掌握好的方法,思路才會變得越來越清晰。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者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夏商西周的興亡》時,雖然記憶是基礎,要讓學生熟讀熟記,但是不要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筆記本將夏、商、西周時期的前因后果記下來,從開始到結(jié)局,創(chuàng)立的原因,繁榮的原因和時間,之后又為什么滅亡等,只有學生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對歷史知識有深刻的認知。
2.4注重引導學生系統(tǒng)整理知識。除方法、興趣、記憶力之外,能夠?qū)v史知識系統(tǒng)整理也很重要。事物發(fā)展都是有必然聯(lián)系,歷史知識也不盡然,都有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本質(zhì)屬性都具有相似性。盡管歷史知識復雜變化,但是只要將其系統(tǒng)整理,學生才能有歷史的思維。例如,初中歷史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歷史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年代的歷史整理綜合,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比較分析,讓學生形成一個歷史儲物柜,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3?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認知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的意義重大,教師不僅要重視歷史教學,還要從學生的興趣、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出發(fā),讓學生主動記憶歷史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整理學習思路,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3]。
參考文獻:
[1] 胡志章. 談元認知學習策略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以岳麓版選修I《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課堂實錄為例[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8(10):39-40.
[2] 李嵐. 基于學生本位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策略思考——以《宋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例[J]. 中學歷史教學, 2018.10(8):23-24.
[3] 王秀花.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認知學習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 教育科學:全文本版,2018,000(001):P.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