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芬
摘? 要:小學生閱讀速度慢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閱讀速度慢會直接影響閱讀量的提高,從而難以實現(xiàn)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閱讀的目的性決定了其選擇性。選擇性閱讀即掃視式、搜索式閱讀,這就需要一定的閱讀速度。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這就需要教師“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從而能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關(guān)鍵詞:快速閱讀;連詞成句;關(guān)鍵語詞;概括;提煉
分類號:G623.2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總閱讀量在九年內(nèi)應達到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標準在145萬字以上。這個要求的提出,無疑對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和閱讀速度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小學生閱讀一般有精讀和速讀兩種方法。我們在精讀細讀時,閱讀過于緩慢的節(jié)奏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jié)奏相去甚遠。而快速閱讀卻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文字材料,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速讀對于提高閱讀記憶力有更有效的作用。
眾所周知,精細閱讀便于深入文本,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容,速讀注重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體,這是精讀細讀的基礎(chǔ),必須做在前面。
那么,到底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提出一些淺見。
1.連詞成句,整體閱讀
一篇文章本身具有文本的整體性的特點。要讀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以詞句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的習慣,訓練學生掃視閱讀的能力。學會“掃視”閱讀,就要做到連詞成句地讀,整句或整段地去讀,做到“一目十行“,還要注意不要回讀。整體閱讀的目的是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整體把握,整體大塊攝入信息,而不是局限于文字的零碎信息。在日常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掃視閱讀的訓練。巧用幻燈片、卡片等多種形式,先給學生用“掃視”的形式閱讀一定的文段、詞句,隨后出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提取重要信息。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槽糕透了“》時,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合上書本,出示問題“什么人物?什么時間?什么事情?母親的評價?父親的評價?"等問題,引導學生快速記憶這些信息,同時教會學生把閱讀關(guān)注點放在文章六要素等重要信息上,進一步掌握連詞成句掃視閱讀的方法,讓閱讀速度”飛“起來。
有了這種連詞成句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時會根據(jù)個人喜好或設(shè)定的問題進行信息提取,不僅讓閱讀速度“飛”起來,而且實現(xiàn)了以興趣為導,循序漸進地開展閱讀的目的。
2.帶著問題,跳讀思考
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學會帶著問題思考和閱讀,在短時間內(nèi)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快讀全文,邊讀邊思考“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體現(xiàn)在哪里?”。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找答案,從而知道了課文從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價值連城的文物“,進而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效率,使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同時為下文閱讀和學習圓明園如今的荒涼鋪墊,更加地理解其中所運用的對比襯托的寫法。
又如在教學《我的”長生果“》時,在學習到作者少年時的讀書經(jīng)歷時,學生遇到”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等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果一直糾結(jié)于不懂的詞語就會影響閱讀速度,因此,我引導學生遇到不懂的詞語或者暫時不能理解的問題,應該選擇”跳讀“,把不懂的問題標注出來,繼續(xù)往下讀。讀到后面的內(nèi)容時,再去理解前面不懂的地方,學生就漸漸豁然開朗。
3.邊想邊讀,抓關(guān)鍵詞。
提高閱讀速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是抓住關(guān)鍵詞。這種技巧要求我們學會快速瀏覽文本,捕捉重要信息。
如教學《父愛之舟》一課,我引導學生抓住每個段落中描寫作者夢境中回憶父親往事的關(guān)鍵語句,進行信息的提取篩選,學生迅速提取到“父親為我糊萬花筒”、“背我上學”、“攢錢繳學費”、“為我鋪床”等關(guān)鍵語句,讓學生梳理出父親為作者所做的點滴瑣碎小事,緊扣住文章的主題。接著,對于父愛的深沉和厚重,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對文本的脈絡(luò)也有更清晰認知,在理解“父愛之舟”的深沉含義時就更得心應手了。
教學實踐證明,邊讀邊想,抓關(guān)鍵詞不僅對于捕捉文章中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于理解文本含義深刻的語句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讓閱讀速度“飛”起來,是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重要基石。
4.緊扣文眼,提煉標題。
“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nèi)容的關(guān)鍵詞句。抓住文眼,讓學生樹立從一開始就圍繞課文中心進行快速閱讀,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部分。這常常被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所忽視。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緊扣“文眼”,把握全文中心詞句,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根據(jù)中心詞梳理各個段落的內(nèi)容,提煉成一句話或者小標題,是實現(xiàn)快速閱讀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我讓學生自由略讀課文,同時引導學生緊扣課題中的“花生”這一關(guān)鍵文眼,指導學生以”(? ?)花生“的小標題形式嘗試提煉出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概括出每段的大意后,引導學生將不同部分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隨后,引導學生思考比較內(nèi)容上的主次,把握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最后,學生根據(jù)文段概括出小標題: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小標題的及時提煉,使文章由淺入深的行文思路表現(xiàn)出來,為下文學生理解”議花生“ 中所蘊含的的道理鋪墊。
例如教學《松鼠》一文,由于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文中介紹了松鼠不同方面的特點。文章篇幅較長,信息較多,學生很難一下子獲取、理解和記住所介紹的內(nèi)容。因此,我先引導學生瀏覽全文,再整段整段地閱讀,最后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有了這一中心句的整體把握,學生更容易理解下文就是圍繞松鼠的這幾個特點展開介紹的,再閱讀時,注意力就聚焦在這幾個特點上,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段落大意,提高閱讀效率。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在小學階段較強的閱讀能力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有意識地通過習得有效科學的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樹立并提高學生的閱讀信心,讓孩子們的閱讀速度”飛“起來,從而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