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清
【摘要】“教師走教制”,即一名優(yōu)秀專職教師可以跨兩個以上學校任教同一門課?!白呓讨啤痹诟淖兘處煹膫鹘y(tǒng)任課觀念的同時,還解決了薄弱學校、薄弱學科教師資源缺乏問題,讓更多學生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體現(xiàn)了教育公平原則。筆者是鎮(zhèn)內走教時間最長的非英語專業(yè)的小學英語教師,走教工作時至今日仍在持續(xù)著。本文以筆者基層工作多年的經驗剖析英語教學中農村教學點小學英語走教形式下的存在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教學點;英語走教;存在問題;策略研究
一、引言
走教者,謂教者往學生處授課。其不同于坐館授徒。 周作人 《知堂回想錄·三味書屋》:“請先生來走教,不供膳宿?!薄敖處熥呓讨啤保匆幻麅?yōu)秀專職教師可以跨兩個以上學校任教同一門課。“走教制”在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任課觀念的同時,還解決了薄弱學校、薄弱學科教師資源缺乏問題,讓更多學生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體現(xiàn)了教育公平原則。肇慶市德慶縣武壟鎮(zhèn)地處粵西山區(qū),距縣市中心均達七十公里左右,因地處偏遠,教學人才流嚴重,自2009年全縣普及小學三年級以上英語教育課程以來,鎮(zhèn)內專業(yè)英語教師匱乏,“英語走教”現(xiàn)象應運而生。我鎮(zhèn)是由鎮(zhèn)中心小學指派優(yōu)秀英語教師到農村教學點支教式的“走教”,即以鎮(zhèn)中心小學為工作中心點,輻射式以每周一走的形式到村教學點教授學生上英語課。筆者是鎮(zhèn)內走教時間最長的非英語專業(yè)的小學英語教師,走教工作時至今日仍在持續(xù)著。在多年的英語走教工作中,筆者努力去適應并推進農村教學點英語教學工作,全力促進教育公平,但仍避免不了走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以筆者基層工作多年的經驗剖析英語教學中農村教學點小學英語走教形式下的存在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
二、“走教”的存在問題
(一)“走教”的適用性
英語是二十一世紀三大必備技能之一,是人們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語言工具。2001年,教育部要求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但許多地域偏僻、辦學條件差的農村小學因為師資緊缺未能開設英語課。德慶縣也是在2009年才全面鋪開三年級英語教育的,師資緊缺則通過安排優(yōu)秀英語教師“走教”來解決。于教師而言,“走教制”有效解決了農村教學點的英語教學負擔,并讓有能力的有專業(yè)特長的老師有了用武之地,增強農村教學點的師資力量,使每一間教學點都能開足英語課程,促進了薄弱教學條件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于農村教學點的學生而言,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一,“走教”為他們提供了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與條件。2009年,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政府應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公平?!白呓獭毙问胶芎玫卣狭藥熧Y力量,促進了教育公平發(fā)展;其二,“走教”教師的到來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了解外面世界,增長見識的另一種途徑,“走教”教師能在教學中給予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溝通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交流等方面起到“現(xiàn)代化”啟蒙的作用,使他們不再只是封閉在長輩禁錮的傳統(tǒng)觀念中。
(二)“走教”的局限性
在全球提倡“教育公平”的今天,我國的教育教學法規(guī)也從多方面體現(xiàn)教育公平,而“走教”正是解決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缺失的一個有效舉措之一。但英語教育在農村教學點的起步遲,其教學上存在有局限性。其一,“走教”畢竟是師資力量薄弱,并且教師往往不是專業(yè)的,因而對學生的教學往往點到即止,難以有更深層次的教學。其二,教學點教育教學設施對于城鎮(zhèn)學校而言相對不夠完善不盡完備,教育教學資源及教學模式在教學點不能及時升級換代,很大程度上妨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走教”老師因為路途遙遠而又匆忙的走教之路導致的教學活動的單一,在創(chuàng)建學生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上欠缺積極作用,而語言環(huán)境的缺失,又極大地限制了教學點英語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三、策略研究
基于“走教”是目前武壟鎮(zhèn)鎮(zhèn)教學點教學工作中不能改變的教學模式,如何才能讓教師在走教的過程中,在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下,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點英語教師業(yè)務水平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呢?
(一)根據(jù)小學英語教育的性質與任務,加強對教學點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界定了小學英語的課程性質,指出:“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庇纱丝梢姡W英語課程具在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谟⒄Z課程的性質,對于初次接觸英語學習的教學點學生,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習策略,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方面。《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專門論述:“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取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备鶕?jù)小學階段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特點及教學點學生心理特點,學習策略的指導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
第一是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指導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例如,小學生常常覺得在讀單詞時很難記住發(fā)音(小學階段不提倡音標讀詞法),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用拼音法記單詞:
如,“fat”,通過首字母“f”的拼音發(fā)音來記讀[f?t]。再如“garden”,通過首兩字母“ga”的拼音發(fā)音ga(嘎)和“den”的拼音發(fā)音den(扽)來記讀[ga:dn]。
第二是調控策略。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例如,指導小學生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對自己未來一個學期或一個月的學習事先提出要求。這種要求不一定面面俱到,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幾個主要指標就可以了。如,讀幾篇小故事,記多少單詞,每天聽多少分鐘的錄音等。又例如教師指導小學生對每周或每月的英語學習進行回顧,也就是反思,想想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等。
第三是交際策略。交際策略是指導學生為了爭取更多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教學點小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少,而英語的交際性則要求學生多用多說才能學以致用。因而教師的責任應該是讓小學生有爭取更多交際機會的欲望,有爭取更多交際機會的表現(xiàn),同時給予小學生更多自我交際的機會。例如,在班上建立英語角,鼓勵小學生在課外多說英語,見到英語老師、朋友時,主動用英語問好并且交談。另外,我們還要讓小學生學會最常用的“Sorry, Excuse me, Thank you, Pardon”等短語,這是維持交際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語國家人士使用頻率最多的用以交際的詞語。
第四是資源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來運用英語的策略。現(xiàn)在小學生學習英語,其資源遠比以前豐富,雖然是教學點,但德慶縣在2010年至今已逐步實現(xiàn)了網絡設備班班通,并通達至每個鄉(xiāng)村教學點了。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要使小學生懂得課本不是學習英語的唯一資源。除了利用教材學習英語外,還要引導教學點小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學習英語。例如英語電視臺、網絡英語學習平臺、英語電影等。
(二)根據(jù)小學英語教育的基本原則,整合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小學英語教育應遵循五項教學原則,即英語教學與素質教學結合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情景式教學的原則,學用相結合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教學的原則?,F(xiàn)有的英語教育資源多且來源廣,教材、數(shù)據(jù)、資料、軟件等得來全不費功夫,如果教師們都只是隨手拈來,“復制”“粘貼”加“拷貝”的話,根本不能很好地為英語教學所服務,更難以在教學中體現(xiàn)上述五項原則。所以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必須立足于英語教學,對所擁有的教學教材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科學的取舍。筆者曾上過PEP教材中一節(jié)題為Do you like pears?的公開課,在備課過程中我搜查了幾節(jié)相同課題的資源,比如,詞匯、句型、歌曲,童謠,游戲,表演,等等。那么,如何讓這些教材資源為英語課堂服務呢?當然,筆者必須以“Do you like pears ”這一課題為主線,把教科書以及其他的教材資源融合在一起。而且,筆者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是教學點的山村學生,以他們能最大程度接受和理解為標準來選擇資源。于是,筆者選擇了一首名為“Apple? tree”的歌曲作為開篇;然后是詞匯的學習,詞匯學習則通過網絡卡片及師生的手繪卡片來加強認知,并在學單詞的過程中滲入句型的學習,通過學句鼓勵學生多說英語,達到學用相結合的效果;之后是讓學生在觸屏電腦上進行轉盤游戲,以鞏固課堂上學習的句型,并插入了一個點讀聽音游戲再鞏固句型的使用,之后組織了一個實物買賣活動,學會在真實情境中使用句型;最后以“An? apple? a? day ”這首歌結尾,提出愛吃水果,吃出健康的主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筆者做了大量的教學資源整合的工作,使這些教學資源很好地服務了英語教學。
(三)著力提高教學點“走教”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
農村教學點英語“走教”制的實施,彰顯教育公平,體現(xiàn)教育主管部門在辦人們滿意的教育,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但農村小鎮(zhèn)往往因地處偏遠,中心小學本身就專業(yè)教師匱乏,一些優(yōu)秀專業(yè)教師一有機會就會申請往外調轉,專業(yè)教師往往不夠分配,因而符合到教學點“走教”英語的教師往往也只是轉崗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雖優(yōu)秀,但畢竟不專業(yè),在英語教學上他們只能點到即止,難以撐起英語教學這座大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在全國優(yōu)秀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推動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培養(yǎng)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币虼?,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位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優(yōu)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多渠道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著力提高“走教”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注重留住本地專業(yè)人才,穩(wěn)定師資隊伍,以實際的行動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才能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小學英語教育(2010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