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芳
幼兒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教育的。
首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照顧是全方位的,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不。對大多數(shù)幼兒來說,由于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呵護、寵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壞習慣。況且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忘了。所以,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
我們在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用家園聯(lián)系手冊、寶寶成長薄,使家長能夠明白科學育兒、科學教育的常識,明確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zhí)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糾正一些幼兒的不良習慣,使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定期舉辦幼兒園聯(lián)歡活動,既能讓家長親眼看到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讓家長和幼兒在開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
其次,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為孩子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醫(yī)務室包一下就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被蛘哒f:“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崩蠋熯@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教育,使幼兒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坦然地對待挫折,如何勇敢地面對未來。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這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
再次,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然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我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戶外活動前穿衣服總要老師一一代勞,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幼兒養(yǎng)成一種依賴性。很不利于他們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自覺輕松的學會這一基本技能呢?我嘗試過手把手地教他們,但效果不明顯,幼兒學習時也不配合,于是我就把穿衣服的步驟編成兒歌,并把它作為一門課去專門教授,課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幼兒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時配以兒歌講解,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馬上在老師的指點下學習穿衣服,這樣反復練習幾天,在行為鞏固教育時,還使用適當?shù)募钍侄蝸泶龠M幼兒堅持良好行為。在檢查中對行為習慣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孩子進行個別幫助。檢查中行為表現(xiàn)好的孩子在墻報上貼上星星,使其產(chǎn)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激勵其他幼兒學習。從此,幼兒每次穿衣服都會邊背兒歌邊快速地穿衣服,再也用老師來代勞。
最后,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如:養(yǎng)成遵守幼兒園各種規(guī)章制度、課堂紀律的習慣。提倡家長在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盡量讓孩子能夠準時上幼兒園,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幼兒園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養(yǎng)成樂于交往的習慣,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所以,建議家長應該多讓孩子接觸社會,參加各種活動,也要鼓勵孩子多與鄰居、同學交往,與大人交談,遇到困難不氣餒。
總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命運。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養(yǎng)成的,而是需要教師和家長長期耐心的指導和督促。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強化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才是父母及社會留給孩子最寶貴、可受用終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