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鳳陽 王司 劉長喜 王曉宏
摘要:黑龍江工程學院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與北方華安工業(yè)集團共建了軍民融合、校企合作先進復合材料構件研制團隊。雙方取長補短,既提升了中小國防工業(yè)企業(yè)的技術攻關能力,也鍛煉提高了地方高校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達到了合作共贏的效果。做法符合軍民融合的要求和趨勢,做法和經驗值得地方高校和地方國防工業(yè)企業(yè)借鑒和推廣。
Abstract: The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North Hua'an industrial group have jointly established a research team of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components with military 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two sides learn from each other's strength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s weaknesses,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ut also improv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bility of local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achieves the win-win effect of cooperation. The practice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and trends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an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by local universities and local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關鍵詞:軍民融合;校企合作;協(xié)同創(chuàng)新;先進復合材料
Key words: military civilian integration;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中圖分類號:E25;F42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8-0003-02
0? 引言
黑龍江工程學院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將科研方向聚焦在經濟建設上來,力爭更快更好地為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軍民融合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地方院校和地方軍工企業(yè)發(fā)揮各自特長優(yōu)勢,彼此互補也可以形成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服務于國防建設[1-3]。
黑龍江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是一個以高性能先進復合材料構件設計制造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校內研究機構。有畢業(yè)于哈工大復合材料研究所、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的博士學位教師6人,以及在實驗室兼職工作的學生20余名。隨著國防裝備性能的不斷提升,對構件性能的需求也日益升高,將先進復合材料用于國防裝備是國內外國防裝備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研究所有相對完善的試驗環(huán)境,擁有萬能力學性能試驗機、掃描電鏡、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tǒng)、X射線衍射儀等精密測試設備,以及四軸數控纏繞機、工業(yè)級熱壓罐成型機、樹脂傳遞成型機等高檔復合材料制備設備。形成了較強的高性能復合材料構件研制能力。
北方華安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是由隸屬于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公司大型骨干兵工企業(yè)。企業(yè)在先進兵工制品研制方面在國內有獨特的優(yōu)勢,但面對復合材料產品在國防裝備高性能制件上的應用還屬于探索階段,復合材料構件研制能力尚顯不足。
1? 良好的實驗條件是國防科研項目的基礎保障
良好的實驗條件是國防科研項目的基礎保障。因此校領導非常重視實驗室搭建和實驗條件的改善和升級。先后專門召開多次會議研究如何支持開展國防科研項目。在學校實驗用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將實驗樓一個最大的房間(面積300m2)作為研究所實驗場地,用作“數字化材料成型技術實驗室”實驗用房。并在學校設備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重點向國防項目研制團隊傾斜,多方籌集500余萬元,完成了實驗室改造,購置了高水平試驗設備,構建了較完善的科研實驗條件。(見圖1)
2? 如何加強和國防企業(yè)的聯系
2.1 建立強大的科研項目團隊
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團隊成員均博士畢業(yè)于哈工大優(yōu)勢學科,大多在讀博期間有過國防項目科研經歷,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已經達到承擔國防項目科研能力。有了能干國防科研項目團隊,而且經過學校對實驗室科研條件的投入,實驗條件也已經滿足國防項目科研需求。
2.2 加強與國防企業(yè)之間的項目合作
為了加強與國防企業(yè)之間的項目合作,讓國防企業(yè)能夠迅速了解我們,我們借助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的覆蓋全國的高端平臺聯合舉辦了“全國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繼續(xù)教育培訓班”。來自全國30多個單位的50余名復合材料工程技術人員在我們實驗室進行了為期5天的學習,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交流,向全國復合材料領域同行推介了我們研究所和實驗室,為以后的項目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研究所成員還在省工信委國防辦和學??蒲刑庮I導和同志的帶領下,先后走訪了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東安發(fā)動機集團、哈爾濱哈飛工業(yè)集團等軍工企業(yè),詳細介紹了研究所和實驗室的情況,與國防工業(yè)企業(yè)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為以后項目合作構建了良好基礎。另外校企合作應始終堅持服務原則、互利原則、統(tǒng)管原則以及互動原則。如圖2。
3? 校企合作取得的科研成果
2017年6月14日,黑龍江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與北方華安工業(yè)集團簽訂雙方今后長期合作框架協(xié)議“軍民融合合作協(xié)議書”和“產學合作協(xié)議書”。發(fā)揮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在復合材料制品設計、檢測等方面優(yōu)勢,發(fā)揮北方華安工業(yè)集團在樹脂基復合材料制品制造、試驗方面人員、設備和市場優(yōu)勢,雙方共同努力建設軍民融合、校企合作的先進復合材料構件研制團隊。
團隊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是承擔兵器集團總公司立項的新型**彈研制項目中的彈芯研制。該項目首次在新型彈的研制中使用了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彈芯。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結構強度設計分析比較復雜,相對于金屬材料結構有其獨特性,以往金屬材料結構設計準則并不適用于復合材料結構設計。設計復合材料結構主要基于復合材料層合板理論、復合材料細觀力學理論并結合基于幾何和裝備能力的可制造性評價。目前還沒有能夠將結構-鋪層-可制造性結合在一起的設計軟件,設計還是由復合材料設計人員操作通用CAD系統(tǒng)并結合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結構建模和分析計算,得到設計結果。
為順利完成此新型彈芯研制,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和華安集團兵器研究所組成了聯合攻關團隊。由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出復合材料構件設計-制造-檢測研制團隊,其中畢業(yè)于哈工大復材所工程力學學科專長復合材料機構設計及力學分析的王曉宏博士負責進行材料設計計算;由畢業(yè)于哈工大復合材料所專長復合材料成形工藝的劉長喜博士負責纏繞工藝研制;由畢業(yè)于哈工大機械工程學科專長數字化工裝設計的畢鳳陽博士負責工裝和試驗裝置研制。華安方面負責研制性能指標的準確合理把握,以及規(guī)?;圃旃に囇兄萍百|量管理。項目組人員“十一”國慶期間只休息了三天,經過三個月聯合攻關,順利完成了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新型彈芯的研制,通過了兵器總公司的檢驗及答辯,為國防裝備水平提升盡了科研工作者的一份力,為今后學校和國防軍工企業(yè)進一步合作建立了良好開端。作為項目后續(xù),目前研究所已經和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北方華安集團公司科研一所面向國防裝備需求結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聯合開展國防裝備制品研發(fā)。
4? 總結
學院將科研方向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力爭更快更好地為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高等院校研究團隊對新技術、新材料等前沿發(fā)展領域跟蹤更緊密,掌握更多的新技術。但是將新技術、新材料如何應用,對市場需求、特別是對國防裝備研發(fā)應用需求不易掌握。由國防軍工裝備研發(fā)部門提供應用對象和技術需求,與高校研究院所共同組建項目研發(fā)團隊,發(fā)揮各自特長,能夠形成強有力的項目研發(fā)攻關團隊,為國防裝備研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黑龍江工程學院作為地方高校整體上科技開發(fā)和服務社會能力不及傳統(tǒng)研究型大學,但通過整合現有教師科研特長,也能夠互補后形成相對優(yōu)勢的研究團隊。在合作單位上主動聯系服務地方國防企業(yè),既提升了地方國防企業(yè)研發(fā)能力,又通過國防項目鍛煉提升了教師科研能力水平,形成了相互促進提高,合作共贏的良好態(tài)勢。
參考文獻:
[1]游光榮.堅持軍民一體化,建設和完善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J].中國軟科學,2006(07):68-79.
[2]游光榮.加快建設軍民融合的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1):6-13.
[3]趙澄謀,姬鵬宏,劉潔,張慧軍,王延飛.世界典型國家推進軍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0):26-31.
基金項目:黑龍江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JG2017005、JG2017101)。
作者簡介:畢鳳陽(1976-),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工學博士,黑龍江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材料成型與控制系主任,校先進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中國機械工業(yè)教育協(xié)會應用型本科教學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產品智能制造、先進復合材料成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