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翻轉課堂既是教學手段的升級,也是課堂教學理念的變革,高中英語教師在語法教學中,要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基于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從課前自主學習指導、微視頻的制作和課堂學習活動等方面開展教學,讓學生于翻轉課堂中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C-0115-02
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英語教師需要聚集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通過英語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語法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點,長期以來,教師往往在語法教學中耗費大量的時間,通過反復講授和不斷訓練,幫助學生形成語法技能,但效果并不明顯。筆者借助翻轉課堂,利用翻轉課堂促學、促思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語法教學中彰顯學習的主體性,將語法知識轉化成語言能力,并在語法運用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翻轉課堂是對學生時空的一次重構,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彰顯學生語言學習和運用的獨立性,學生可以借助視頻資源提前展開學習;其次,翻轉課堂可以真正地落實學生的個別化、差異化學習,翻轉課堂賴以生存的在線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看和學,反復地思和運用,從而突出學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再次,翻轉課堂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運用和實踐的空間,利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法知識,發(fā)展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一、基于翻轉課堂進行高中語法教學的案例研究
翻轉課堂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解決了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也為學生留下了實踐、運用和反思的空間。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要以任務驅動為內在動力,讓學生在翻轉課堂的前、中、后三個階段進行學習、運用和實踐,并通過教師的適當指導和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以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頭戲——“非謂語動詞及其寫作運用”為例,來詳解翻轉課堂在語法課中的運用。為細化翻轉課堂的過程細則,筆者將此語法課堂設計分為課前自主學習、微課頻制作和課堂任務型學習三個階段。
(一)課前自主學習,自主評價
在傳統(tǒng)語法課上,教師往往通過單項填空或選擇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易于造成語法知識的淺表化和零碎化,學生不能將語法知識連點成線,形成體系,更無法提升能力。而在翻轉課堂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前置性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問題設計,完成部分學習任務,并通過自評,準確找出哪一部分尚未達標,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非謂語動詞”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一個重要達成目標是,要掌握三種非謂語動詞的形式特征和運用情況。針對這一目標,教師設計了以下七個梯度目標,先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目標一:三種非謂語動詞的形式分別是什么?目標二:非謂語動詞的不定形式是什么?目標三:非謂語動詞作主語,有哪些形式?目標四:非謂語動詞作賓補或狀語,其邏輯主語是誰?目標五:非謂語動詞作定語、賓補和狀語時,非謂語動詞和其邏輯主語間有何關系?目標六:非謂語動詞何時需用其完成時態(tài)?目標七:非謂語動詞“v-ing/done”如果作狀語,哪些詞可以置前?這七個目標既是非謂動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七個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筆者同時設計了一些問題,供學生隨學隨練,學習和評價相結合,便于學生聚焦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能夠完成前五個目標,這為課堂上繼續(xù)突破目標六或七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明確了課堂學習的重點任務,實現(xiàn)了個性化、差異化學習。
(二)針對語法重難點,精制微視頻
筆者結合課程目標,依據(jù)課時重難點,同時結合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評中的學情表現(xiàn),制作微視頻課件?!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睂W生在課前學習中大部分都完成了目標一至目標四。因此,筆者的微視頻制作主要圍繞著五和七。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筆者盡量做到讓后面的目標學習盡量包括前面的學習內容,這是一種學習鞏固,也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在課上的視頻學習中能夠繼續(xù)按照原有的思路主動且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非謂語動詞”語法知識。
為提升學生語法學習實效,真正發(fā)揮翻轉課堂的個性化學習、針對性教學和診斷性學習的作用,在制作微視頻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視頻要短小精悍。微課下的視頻要突出要點、抓住要點,聚焦難點,因此一個短視頻最好控制在5~8分鐘,若有兩個以上連貫要點可分兩個視頻制作。微課視頻制作要做到短小精悍,一是因為,重難點本身需要聚焦核心要點,而不需要面面俱到,以引發(fā)學生的思維觸點。二是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限,從認知心理角度來看,學生已自學了相關知識,需要從視頻教學中有選擇地學習和觀看,這樣才能保持思維的連貫性和注意力的相對集中。
2.傳遞信息要清晰。短視頻對教師的教學用語有相當高的要求,尤其對于語法教學來說,語法專業(yè)術語較多,為了避免學生的收聽困難,教師勿必要精練教學語言,簡化教學過程,對于涉及的專業(yè)程度,可以英漢結合,中英文雙語對照教學,讓學生聽英語、學英語,但同時在漢語的輔助下厘清語法學習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傳遞的教學語言要基于學生的學情,讓學生學有所獲。
(三)設定微項目,當堂學完任務單
在翻轉課堂中,課堂教學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依據(jù)學習規(guī)律和英語教學原理,可以分為以下三步,一是自主學習檢測;二是個性化進階學習;三是內化提升。筆者將其細化為詞的填空——句的運用——篇章寫作實踐三個步驟。
在第一個步驟中,筆者從非謂語動詞的運用的目標出發(fā),先設計篇章填空,讓學生熟悉非謂語動詞的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在比較和對照中明辨非謂語動詞的形式之別。學生從最小的語言單位——詞來入手,這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上內容的鞏固復習,也同時指向了篇章寫作這個最終的教學主目標。
在第二個步驟“個性化進階學習”中,筆者設計了“改寫句子”和“句子合并”兩個微項目,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句子結構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簡單句的“變幻”能力,同時,在微項目的制作中,由于提供的句子意思具有內在的連貫性,尤其主題意義要與最后的寫作目標保持一致,從而讓學生學用結合,以用促學,幫助學生將語法知識轉變成語法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科素養(yǎng)。由于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測評,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兩個步驟中可將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重點幫助學生參與語言實踐運用活動,讓學生在主題語篇表達中運用語法,提升語言能力。
在第三個步驟“內化提升”中,筆者設計如下微項目:首先,設計作文題為“how to deal with academic stress”,此話題貼近學生現(xiàn)實,學生有話可說,參與度高。接下來,教師要加強引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非謂語動詞的結構知識,精選剛才在“改寫句子”和“句子合并”中所完成的句子。將非謂語動詞語法知識、句子表達和篇章結構結合起來,從而成文成篇。具體操作中,先讓學生“write individually”,然后進行“write in groups”,同時,教師要加強評價,可以是小組互評,他人點評,教師評價等,對于其中的拼寫錯誤可忽略不計,對于影響意思表達的非謂語動詞語法錯誤,教師要從篇章語義和結構的角度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語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表達語義的一種結構,只有通過運用,語法知識才能轉變?yōu)檎Z法能力,才能內化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翻轉課堂教學有其較大的優(yōu)勢。教師要利用好翻轉課堂教學,除了要革新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努力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同時,教師也要加強指導,在課前的自主學習要保證質量,視頻課件要形式簡潔、內容突出,課上教學要突出運用,加強點撥,善用評價,只有師生結成學習共同體,翻轉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幫手,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夯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