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了解學生的具體實情,創(chuàng)新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素質教育方向不斷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已經(jīng)逐漸改變。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側重的是向學生傳授語文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知識型人才。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備較高素養(yǎng)的綜合性人才。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年級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難免會以語文知識的講授式教學為主,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夠重視。而事實上,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日后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且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生根。
一、學生進行高效閱讀的重要性
教師需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教并不單純是為了教,而是為了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生能運用方法來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增加閱讀量,進而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讓學生從閱讀中能有所體會,有所感悟。學生只有從小養(yǎng)成愛閱讀的習慣,并且能高效地進行閱讀,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該代替學生進行分析與實踐,而是要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探究”。但在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快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解讀,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就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思考,也缺少自主探究的機會和權利。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被調(diào)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能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能真正進行自主閱讀,并且逐步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閱讀的欲望被真正激發(fā),并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币虼耍處熞⒅卦诎嗉壷蟹e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多種渠徑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感覺到閱讀是生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例如,在班級中可以建立專門的“閱讀書屋”,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圖書帶到班里,在同學之間進行漂流。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能讓學生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
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好學生的榜樣。只有一個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帶出一批愛讀書的學生。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師生共讀時,可以說出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樣,不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增長了學生的閱讀知識。教師還可以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學生將課內(nèi)閱讀延伸到課外,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拉近親子關系。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為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加閱讀體驗。濃厚的閱讀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點燃學生心中閱讀的熱情。
三、指導學生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教師要想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就要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只有在掌握閱讀方法之后,才能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才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采取豐富多樣的閱讀教學方式。
(一)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將書中一成不變的文字變得具有生命力。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只有真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成為主動的行為的時候,學生才更愿意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更愿意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中。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善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他們只有對閱讀真正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更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才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能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反饋。只要學生收集來的資料是合情合理的,教師都要給予他們積極的肯定與表揚,要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學生在學習之后能深刻地感受到地球對自己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好的現(xiàn)象?如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來讓地球變得更加美好?學生只有進行自主的思考與探索,才能真正激發(fā)閱讀的興趣與欲望,能感受到閱讀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閱讀的樂趣所在。
(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他們想象力的激發(fā)。因此,教師要能結合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具體實際,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受,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敢于暢所欲言說出心中所想。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六年級《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五壯士已經(jīng)光榮完成掩護的任務后,為什么還會選擇跳崖呢?在此之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能感受到五壯士英勇就義時的壯烈。同時,讓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當時五壯士在跳崖之前,他們心里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學生通過分享觀點,進一步感受到革命先輩們英勇無畏的精神。影視資料可以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到當時時代的使命感,感受到英雄們視死如歸的精神。
(三)組織延展性閱讀教學
語文學科具備較強的實踐性,但在相關的語文教學資料中,能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教師要能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積累相關的語文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開展延展性的閱讀活動,將課內(nèi)閱讀向外伸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及閱讀的范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探究學習的方法,提供學生更多的閱讀途徑。學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同時,能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進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四)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教師要善于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讓學生在弘揚與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當然,傳統(tǒng)文化的引入絕對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要讓學生在不斷地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應用。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六年級《文言文二則》時,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彩之處,能明白文言文是構成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文言文的解讀技巧,感受其精深之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在實踐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同時,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劉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2]崔艷.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有效的預習方法[J].新課程(上),2016(03).
[3]馬宏斌.如何利用預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