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天
[摘 要]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建立基于SPOC的會計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前期教學分析、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考評體系建設等幾個方面。以期未來有助于高校會計學翻轉課堂混合式教育模式建設,并為其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SPOC;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7.139
1 SPOC混合式教學概述
“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下簡稱“SPOC”)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在“大型開放性網絡課程”(Massire Open Online Course,以下簡稱“Mooc”)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SPOC以小規(guī)模(Small)、限制性(Private)的特征區(qū)別于傳統(tǒng)Mooc,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阿曼多·??怂褂?013年首次提出。[1]其以獲取最佳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為學習者提供更加簡便的交流學習平臺與個性化的學習輔導,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教育資源。
2 SPOC會計學混合式教學優(yōu)勢
SPOC將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勢互補,強調了授課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2]是促進網絡開放教育發(fā)展的新教育模式。結合SPOC的特點與軍隊院校教學自身特色,將SPOC應用于會計學混合式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勢。
2.1 拓展課堂教學,豐富資源與手段
SPOC應用于會計學課程可依靠互聯(lián)網資源開放共享的特點,建立課程討論平臺以及試題庫,對課程進行配套的輔助性建設。[3]將泛在學習理念引入課堂,使學生的學習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性,隨時可與同學或教師進行線上交流與試題自我鞏固,拓展課堂教學。
2.2 強調學生主體,激發(fā)主觀意識
SPOC改變了過去高校會計學教學中傳統(tǒng)課堂教育以教師為主體的現(xiàn)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授課對象的自主學習意識,使“要我學”變“我要學”。在軍校教育中能使得授課對象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更強的綜合素質。督促學員爭做學習型軍人,為建設現(xiàn)代化武警,加快建設學習型軍營打下良好基礎。
2.3 促進教學改革,鍛煉教師能力
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開創(chuàng)全新的教育模式,適應成才需要,以更自主靈活、開放共享的理念,搭配會計學學科特性,將操練式學習向“操練+探索”的雙式學習轉變,突出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同時發(fā)揮教師積極性,培養(yǎng)了教師全方面的能力,于院校層面更可彰顯新時代軍校新活力。
3 SPOC會計學翻轉課堂應用模式構建
3.1 前期教學分析
前期教學分析主要涉及學習對象、學習內容、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資料的整理準備。通過前期教學分析可以了解學習對象的特點與適應能力、當前學習環(huán)境是否允許建立相應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等,為學習資源的整合與課程的建立提供可行性基礎。
3.1.1 學習對象
在此方面需要對學習對象的初始能力、情感因素進行了解,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初始能力是學員的層次水平與理解能力的體現(xiàn),有助于授課主體設立教學起點,查找更匹配的教學資源。而情感因素的調查有助于授課主體尋找更適宜的應對方式。
3.1.2 學習內容
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學習內容包含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兩個方面,教育資源不僅來自于書本,同時也有來自于網絡平臺的海量信息。授課主體在課程之前對學習內容的分析是為使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匹配,設定合理的短期目標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可為后期的教學評價提供指導。[4]
3.1.3 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5]在建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會計學教學所需要的學習環(huán)境重在可以滿足基本授課過程中的需要,而不一定要求具備高端先進的硬件設施。當前,軍隊院校也以互聯(lián)網為技術支撐,以終身制學習為理論基礎面向官兵開放了創(chuàng)新型學習平臺,為SPOC混合式教學在軍校中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3.2 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它是由一個個完整并互相銜接的環(huán)節(jié)構成。依據翻轉課堂教學法,將教學活動分為SPOC線上教學與課堂線下教學兩個層次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
3.2.1 課前預習階段
在先期預習階段,教師可于線上制訂完整的預習計劃,預習資料應至少提前一周投放至平臺,資料上線后平臺要即時發(fā)布任務至學生終端,以通知的方式提醒學生完成相關事項,通過視頻投送、文獻鏈接、學前自我小測等環(huán)節(jié)增強對授課內容的初步了解。學生觀看點擊數據、測試成績也會實時更新至后臺,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3.2.2 課中學習階段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前期匯總的數據,對學生所體現(xiàn)出的普遍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同時也可以將預習階段的問題搬到課堂上,以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課堂辯論、頭腦風暴等活動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以大數據為依托,對不同層次學生依據其需求的不同進行針對性輔導,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3.2.3 課后提升階段
課后需要體現(xiàn)對學生知識掌握度的后續(xù)跟蹤。以線上線下雙指導的學習方式督促學生在課程完成后對上一章節(jié)進行進一步鞏固。在平臺上通過課后作業(yè)、課后測評等在線功能并即時對學生理解不到位的高頻失分點進行在線直播,或者以錄制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及時的講解。同時課外延伸還可以在線設置“知識點拓展”“趣味知識”“視頻小百科”等學習模塊,“知識點拓展”就是對課內知識進行深度以及廣度對一個延伸?!叭の吨R”可鏈接與學科相關的財務趣聞、經濟理論來源、財經名人軼事。“視頻小百科”是一切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小視頻,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下可按學習小組進行問題分組討論并形成報告進行反饋交流與同學或教師共同探討。
3.3 制定考評體系
在教學評價體系上,主要以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大數據網絡建設追蹤對接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及發(fā)展趨勢,為完成精準化、個性化的教學服務提供保障。
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平臺課前推送的預習資料閱讀情況、與之相匹配的課前小測與課后章節(jié)測試的完成情況以及線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指數,同時線下的課堂表現(xiàn)與課堂作業(yè)也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影響因素。形成性的評價方式將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鞏固三個環(huán)節(jié)與最終成績緊緊結合起來,讓學員在線下授課前充分了解課堂內容與自身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學習有目標、上課有重點,同時教學過程中解決了部分學生自主性差,不能充分利用課前時間的問題,助力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設置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作用,同時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極大地提高了學員的參與度,增加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通過兩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互補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朋嬌, 段婷婷, 蔡宇南, 等.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在開放大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5,347(12):89-96.
[2]賀斌, 曹陽. 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J].中國電化教育, 2015(3):22-29.
[3]馬秀麟,毛荷, 王翠霞. 從MOOC到SPOC:兩種在線學習模式成效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 2016(4):43-51.
[4]黃光芳, 吳洪艷,金義富. 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SPOC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 2016,277(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