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群
摘 ?要:語言是人類交流溝通的工具,文字是組成語言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文字。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文化素養(yǎng)提升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關教育部門要求教學改革向著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方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本文就小學語文低年段“趣識字”方法做出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教學意義;教學方法
漢字的偏旁部首組成都有著很多內在涵義,學生依靠單純的死記默背,很難掌握漢語言的精髓,造成學習效率低,應用能力差。小學語文趣味識字課堂可以帶給學生生動、形象的學習氣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積極的影響。
一、“趣識字”教學的意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語文趣味識字教學中為了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制造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場景或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感官全方位體驗,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孩子主動學習的意愿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法通過優(yōu)化課程的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產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孩子們不再想要躲避語文學習,而是對課程有所期盼。與此同時,通過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和體驗,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去理解書本上知識,而不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只能根據(jù)教材的描述去想象。語文識字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為學生提高良好寫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學習能力。
(二)增強學生全面素質
我國教育事業(yè)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素質,當代社會需要能夠在團隊中互相配合,具有集體精神的實用型人才。小學生正處在心理和身體快速發(fā)育的階段,在人際關系處理、社交活動中將要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語文趣味教學通過學生分組、教學互動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相互之間的溝通、配合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分享,互相補充。讓初中學生深刻理解自己在不同團隊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在團隊需要做的工作,提高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拓展知識層面
創(chuàng)造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教育不應只注重傳授,優(yōu)秀的教育模式要讓學生在傳授中學會創(chuàng)造,要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敢于思考,增加對知識的探索和實踐。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們對知識海洋的探求,通過在課堂上的相互溝通,擴展更多知識的獲得渠道。例如在某市小學語文公開課上,教師以兒歌《兩只老虎》為核心,著重講解老虎的詞語組成,分別釋義,并與學生們展開互動。學生們開始爭相唱起自己耳熟能詳?shù)膬焊瑁缎⊙嘧印贰秮G手絹》《拍皮球》等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在課堂上響起來。同學們積極闡述自己不同歌謠里學到的漢字和詞語,和教師一起分析思考,通過交流的方式學到新的知識,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互動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寬度,極大地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趣識字”的教學模式
語文識字將興趣與學習相結合,可以為同學們帶來更生動、更真實的語文課程。教師通過課堂設計為同學們帶來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孩子在文字海洋里盡情徜徉。
(一)生活化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情境教學課時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用品,例如鉛筆、皮球、沙袋等事物來設計課程,引導學生向學習目標的方向去努力。情境教學課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授課。如何創(chuàng)新情景化教學,開拓出更多教學方式,是每一位授課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某資深語文教師曾經(jīng)給我講過他的教學案例,他在設計課程時將語文識字情境教學過程分成三部分,要求學生們利用火柴棍分別組成“木”“林”“森”三個字,由于火柴棍本身就是木制品,很容易引起學生們的聯(lián)想,然后引導學生們將這三個字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字之間的聯(lián)系,兩個“木”就是一片樹林,三個“木”就變成了森林,即讓學生記住了“木”“林”“森”三個漢字的構成,也讓孩子們明白了樹林與森林的各自含義。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由于語文的應用廣泛,小學語文教學可以結合更多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設計中應當做出更多探索,積極設計一些趣味的課堂。例如在某小學的授課案例中,老師設計編寫一部關于漢字構成的短劇,把學生們分成兩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表演中來,分別扮演劇中的各個角色。短劇內容是講述漢字的各個偏旁部首,在童話世界中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學生在劇中扮演的就是不同的偏旁部首,不同角色可以組成不同的漢字,進而再由漢字組成詞語,這種授課方式非常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對劇本和對話的精心設計,學生們在背誦劇本的時候就掌握了教材上應當學到的漢字和詞語。并且這位老師在劇本設計的時候設下伏筆,把劇情向不同方向延伸,把詞語再拓展到成語。
結束語:
教學方法是我們追求教學目的的一種手段,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這種“手段”也應該隨之不斷地進步,趣味識字教學法可以顯著提升教學實效性,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敏.探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J].家長(上旬刊),2020,(7):162,164.
[2]孟群.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2020,(3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