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玉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較強的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所以在小學階段打好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對學生形成良好數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培育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進行闡述,最后提出小學數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育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育
小學數學邏輯性思維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旨在培育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等能力,是數學中特定思維的綜合體現,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促進校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想象化的認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
一、小學數學邏輯思維的重要性
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對提高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充分理解知識的含義,提升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迅速解決數學中的新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繼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可以加強小學生構架知識體系的能力,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連接,加深學生對整個數學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第三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掌握的條理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使用能力,解決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時期,是形成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類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要加大課程研發(fā)力度,將抽象的數學思維,轉變?yōu)榫唧w的形象思維,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促進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依據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同時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中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學生在學習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色彩鮮明的圖形道具,促進小學生形象思維的形成,通過具體的教學道具,提高小學生對圖形的掌握,在進行三角形穩(wěn)固性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那個圖形最穩(wěn)固?”引導學生們的談論,然后可以指導學生放學之后,自行制作正方形等圖形,比較那個圖形最牢固,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思維邏輯能力的培育
明確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大基礎知識的學生,打好學生的基礎,例如:加大對乘法口訣的學習,乘法口訣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階段都需要運用到乘法口訣,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道具,可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通過動態(tài)圖片的展示加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保證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教學活動中,加強與生活情境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學習的成就感。教師要時刻關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及時查漏補缺,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堅持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
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就要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教學活動,同時要給根據每個學生個性的不同,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例如:有的學生膽小,當這名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在課后作業(yè)批復中多給與積極的評價,比起對學生課后作業(yè)的評價,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評價。評價的原則要遵循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價目的不是為了優(yōu)勝劣汰,而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應該以學生的特點出發(fā),促進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平時教師也要加大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也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tǒng)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學習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三、結束語
根據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時期的學生性格、思維、處理問題的能力都不完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形成。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對今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培育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邏輯思維的培育,重視教學評價活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的鼓勵措施,加大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數學基礎,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現實中的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陳鋼,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7(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