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增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內容之一,通過在課堂上運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W生進行閱讀,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得到培養(yǎng)。使得學生能在自主閱讀開展中,知識結構得到擴充,知識體系得到完善,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本文就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版;自主閱讀;習慣培養(yǎng)
較為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對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說,適應都有著一定的困難。在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這個問題就尤為突出。小學語文教師只能先將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生才會加入到小學語文文章的鑒賞課程中來,從而感悟文中的主題情感與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完善,對教學的方法進行健全,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把學生放在教學中心位置,在新課標要求下開展閱讀教學課程。
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1.1閱讀屬于小學語文中的一部分
將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融人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因為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而閱讀教學也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有著間接甚至直接的影響。倘若教師運用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內容比較全面,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他們最終也會自主地加入到閱讀中來,當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就有助于之后的學習,加速知識沉淀,建立完整、個性的知識框架。
1.2符合學生心理需求
我國經濟在持續(xù)發(fā)展,這種背景下,促使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地提高,讓人們開始關注與著手教育領域中教學的改革?,F(xiàn)代社會光有過去式的教學觀念以及思想已經遠遠不滿足教育需求,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即便很多的教師深知閱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依舊沒有進行學生在自主閱讀習慣上的培養(yǎng),只是盲目地盯著學生學習成果上的數(shù)字。照此長久發(fā)展,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能力得不到發(fā)展,閱讀的思路被約束,學習的意識被打斷,產生厭惡閱讀的心理。倘若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就進行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就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妥善解決,學生形成了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好處和樂趣。
1.3符合教育改革需求
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中可以看到,教育部門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問題開始重視,同時也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要求進行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竭盡全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驗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加入到學習中來,教師在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前提下,完成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
2.1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學生表現(xiàn)松散、對閱讀反感、學習重點只在語文教本上等現(xiàn)象。另外,部分學生與家長皆認為閱讀對語文成績的提升沒有過多的影響,只是一味地進行練習題的強化,絲毫不注重閱讀時間的擴充。學生缺乏較理想的閱讀能力,只能大致地閱讀文章,導致學生對文章中的深層思想無法掌握,慢慢失去閱讀的興趣。
2.2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不足
在過去的教學模式里,通常都是教師為學生展示要教授的文章,要求學生以默讀或者大聲地朗讀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大致地了解,在熟悉了文章內容之后,對教本中要求解決的問題逐一思考解答。在這類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教師要求學生開展問題分析、整理,導致學生在文章問題處理上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要求,學生自然無法具備開展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漸漸以“解答問題開展閱讀”作為教學方式,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極其不利。
2.3閱讀活動過于單調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老師們最關心的學生的成績表現(xiàn),因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所開展的閱讀活動并不多。通常老師們都是在課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在課外幾乎很少就閱讀方面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引導,不僅使得閱讀的文章種類非常有限,而且形式過于枯燥,很難激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因此,要想培養(yǎng)起學生們的閱讀習慣,老師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加以引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活動,以此增加學生們的閱讀量、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有效提升閱讀興趣,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們愛閱讀的好習慣。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
3.1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有利于其在自主閱讀習慣上的培養(yǎng)。故而,教師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結合學生興趣點對教學的理念進行更新,將學生歸回教學本體位置,將學生在發(fā)展上的需求作為教學方向,融入語文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讓學生經過活動,對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從而成長。比如:教師開展小學語文部編版《秋天的雨》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學的樂趣,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融人課文內容,制作生動、形象的課件,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播放,可以對學生在感官上形成刺激,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方便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教學時間與機會,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大聲的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知曉課文的大致意思,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的內容,結合本身的認知與經驗,感受自己想象中的“秋雨”,以此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深層的含義,并引導學生通過執(zhí)筆對內心的“秋雨”進行描述,使學生在探究與分析中,對課程內容獲得領悟,體驗其中的意境,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獲得自主閱讀的能力。
3.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的方法
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上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自主閱讀,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才能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技巧,比如:針對普通的文章,要教授學生以略讀對待;而面對重要的文本內容,要引導學生對其開展精讀或者細讀,讓學生學會對文章蘊涵的意義進行品味,清楚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以及情感有哪些,讓學生的情感能夠與課文中蘊涵的情感達成呼應。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教師在其中做基礎性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對閱讀習慣進行強化與規(guī)范,讓學生能夠有正確、科學的閱讀模式,為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形成打下基礎。比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去年的樹》課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課程準備好教學計劃,借助多媒體為學生介紹課文背景以及作者介紹,隨后親身示范如何閱讀課文,并開展情感真切地朗讀,引起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文中有美好的語句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理解,接著組織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對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細品,加強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整理,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關于文章句子內心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多加鼓勵,提升學生在表達上的自信與口語表達上的能力,從而可以促進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3.3豐富閱讀教學形式
如果在課堂教學內僅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效果其實相對不大,所以,需要把課內與課外教學活動兩者進行融合,全方位地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從而能讓學生通過閱讀收獲知識。小學階段組織進行的閱讀教學活動,要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遭受挫折,要引導學生建立閱讀自信心,感受閱讀的快樂。所以,教師要將有目的性的閱讀訓練方法融入到小學閱讀教學中,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上的自主能力。
4結語
總而言之,將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加入到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目標中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在開展教學中,老師需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完善教學模式,從而能對學生閱讀興趣做到有效地提升,助推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魏千年,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6(10):39.
[2]林文麗,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旬,2019(01):174.
[3]沈瑩瑩,淺談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20(02):48-49.
[4]孟蓮芳,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成長,20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