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強
摘 要: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烘托場面,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可以給予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可以使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的教為主變成以學生的學為主,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運用,提出了一些教學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信息技術;優(yōu)越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5-126-1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可以有效起到德潤心靈、法護成長的作用,尤其是在當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加顯示出其教學的重要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該注重借助當今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或叫求知欲。中學生感情豐富、活潑好動,很喜歡新穎別致的形式,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F(xiàn)代信息技術能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以此來創(chuàng)造出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的情景,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人的興趣,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正是基于這種原因,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由于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講到有關“維護祖國統(tǒng)一”知識點時,我播放了香港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電視實況錄像片段,宏偉壯觀的場面,雄姿英發(fā)的駐港、駐澳官兵,雄壯的國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使學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偉大祖國的神圣與莊嚴,并在心靈深處認真體會與思考“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信息片段的播放,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既學到比課本內容更豐富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信息技術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這些顯著特點,是任何其它媒體所沒有的。中學政治門學科本身內容新、時代性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心靈,認識了生活。如教學《踏上強國之路》這一課,教師如果只用語言闡述新中華所取得巨大成就,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如果取而代之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一段題為“對外開放三十年我國所取得巨大成就”的視頻短片,就可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熱愛社會主義,支持改革開放的信念。
可見,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其形、聲、色、意相統(tǒng)一的優(yōu)越性,給中學政治教學帶來了一場全新的革命。它創(chuàng)設的聲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情景,能引導學生通過視聽,體會材料的真實性,。活現(xiàn)了榜樣形象,強化了正面教育的效應,提高了學生認識人生、認識生活的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要更多重視學生如何去學,這就涉及到與教學方法整合的問題。隨著計算機信息的網(wǎng)絡化,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非常便捷。因此在中學政治新課改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傳播的便捷性,增強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中有很多案例都來源于生活,而且這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數(shù)也都是以實際生活為基礎。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示范和模擬作用,可進一步促進學生生活體驗和感情的融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團結的力量》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中國女排姑娘的精彩比賽片段,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團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進而也會在日常學習中注重建立同學友誼,相互幫助,共同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四、搭建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平臺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以教師的引導為基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問題深入探索直至解決問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搭建更多更廣闊的平臺,讓學生和教師能夠暢通無阻地進行交流,并且教師可以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與學生自由地交流,為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搭建了平臺,形成一種溝通新模式。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教師通過網(wǎng)絡對學生進行教學和指導,對學生提出的疑惑和問題進行引導并詳細分析,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和其他學生交流,交換彼此的看法和見解。在網(wǎng)絡上通過師生間的充分交流,引導學生學習學習,進而快樂地學習,同時也加深了師生感情。
總之,信息技術具有許多優(yōu)越性,創(chuàng)設的情景既能聽見,又能看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強得多,而且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化深為淺,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更加形象化,從而喚醒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誘發(fā)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時要合理、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政治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淑清.忻州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4(06).
[2]梁彩勻.農(nóng)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初探——以增城農(nóng)村的有關調查為基礎[J].課程教學研究,2014(03).
[3]石書臣,楊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德育的契合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8(6).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郭嘉中學,甘肅 天水741600)
-foX * i `?: hOB 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3]張景彥,賀文.“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2(01).
[此文系教育部中央電化教學館2016年重點規(guī)劃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的師生有效對話策略研究》(立項號:16272385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鹽城市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江蘇 鹽城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