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
摘 要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職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為要,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人文教育內(nèi)涵,巧設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挖掘課文人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礎性學科,語文的人文性使得它在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語文教學也包括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技巧如聽、說、讀、寫這些方面的能力,但根據(jù)中專學生的實際狀況和中專學校要向社會輸送合格社會人的要求,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化內(nèi)涵,并將這些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共存的文化授予學生,語文教學的文化含量和能夠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
語文學習都是通過學習一篇篇課文進行的。那么,如何在課文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呢?
1設計精巧課前導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課文學習有無興趣,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而中專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又直接來源于教師。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除實用文外,都具有人文因素,教師要善于挖掘與課文相關的特殊點,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些特殊點,有的來自于作者寫作背景,或者是課文的影響、特殊地位,或者是作者本身的傳奇經(jīng)歷等。任何一篇課文,都能找出其特殊點。
如中專二年級課文《漸》,作者豐子愷,在學習這篇課文前,我用了幾個特殊點來導入:(1)他是中國現(xiàn)代漫畫之父,他是李叔同(《長亭外》作者)的學生(作者特殊);(2)朱自清的《匆匆》與這篇課文《漸》被譽為談論時間的散文“雙璧”,但寫作角度相反,一個從“快”的角度寫,一個從“慢”的角度寫。這樣來介紹導入這篇課文,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讀起書有興趣,聽起講來認真,分析課文有主動性。
再如:《赤壁賦》,作者蘇軾。這是一篇古文,還要求背誦。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生古文基礎差,上起來很困難,更別說背誦了。我在上本文之前,先這樣介紹作者蘇軾:(1)他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沒有之一);(2)他是詩詞文書畫五方面都達到頂峰的全才藝術家(沒有之一);(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4)在2000年時被評為“千年英雄”,全世界只有12人,他是其中一位,這人是誰?這樣介紹作者,一下子抓住了學生注意力。然后告訴學生,要理解一篇課文的思想感情,得了解作者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背景,然后再學習課文,不需多講,就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所以,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來了解蘇軾這個人,他的經(jīng)歷。了解他的過程,就是學習他的過程,學習他對國家的責任,對人民的愛, 學習他的曠達與樂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學習才會更有積極性、主動性,所以,老師設計好課前導入非常重要。
2挖掘課文人文素材,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
語文本是人文性學科,語文教材中描寫古今圣賢、仁人志士的典型事跡的文章,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弘揚做人道理的文章,傳承藝術美的文章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是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提升他們審美情趣的非常有價值的文本資源。教師要利用好教材,深挖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感悟中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我引導學生了解蘇軾生平經(jīng)歷,學習他憂國不謀身的情操,在困境中的曠達樂觀精神;在學習杜甫的《登高》時,引導學生學習他“窮年憂黎元 ,嘆息腸內(nèi)熱”的情懷;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時,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其母親深深的懷念與感激之情,讓學生深深體會母親的愛與關懷,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與責任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習《幽徑悲劇》時,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然與生命之美,懂得保護自然、珍惜生命之情;學習《胡同文化》時,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讓學生知道古人如何在建筑中體現(xiàn)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在學習《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與實》時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提升審美水平。
教科書中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豐富的人文教育內(nèi)涵, 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 讓學生在學習欣賞中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體味生活的喜怒哀樂,使學生在感受生活中陽光燦爛的同時,也要有勇氣坦然面對歲月的凄風苦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獨立的意識、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