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華
摘 要: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理論加實驗雙強的學科,許多生物知識都是依靠實驗來總結得出的結論。實驗教學在生物課程中的意義不容忽視,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還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舉證。筆者通過多年實踐教學總結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特點,從多個角度來探討可行的方案與實驗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學,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它越來越顯示出其二十一世紀領先科學的獨特魄力。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端正自身的教學觀念、理清教學思路、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生物實驗課程內容中,進而利用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特點不斷的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采取趣味實驗、輕松學習的教學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進入生物課堂學習,從而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之能夠以最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以此不斷的提高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打從心底里愛上生物學科,做到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
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飛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應當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為使每個實驗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必須加大生物實驗教學的力度,強化實驗規(guī)則和技能。
一、多措并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
生物實驗的過程不僅僅只是觀察,還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多引導學生展開實踐。高中生物的實驗學習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演示性,這樣實驗大多是較特殊的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這些實驗是以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并記錄生物反映現(xiàn)象為主;二是觀察性,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觀察生物實驗,這種實驗較容易而且不受場地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完全可以隨著學生的興趣而展開相應的觀察和記錄;三是制作性實驗,制作性的實驗更多的是偏向學生的,即實驗的主體是學生,該實驗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動手實踐,這樣方式是激發(fā)他們生物學習興趣、提高生物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二、開展課堂實驗開闊學生的思維
在進行一定的實驗教學中,最為普遍的就是進行一定的課堂實驗,這個課堂不僅指的在正規(guī)的課堂上,還有在實驗室的教學過程。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定的實驗設計,開闊學生的思維,進行生物實驗的現(xiàn)象是形象并且直觀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預習實驗的知識要點,了解實驗步驟,將實驗過程中的工作進行分工,提供自己的實驗來對實驗結果進行一定的驗證,同時還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來產生不同的效果。通過微觀世界來了解真正的生物以及生理過程和生理現(xiàn)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
三、注重方法提高實驗探究的有效性
實驗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誘導準備——實驗探索——歸納研究——遷移深化。這是學生探究實驗的具體實施過程。在誘導準備階段,課前,教師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誘導,使學生對探索目的和途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如何做誘導準備呢?可根據實驗目的,設計一系列程序性實驗,印成講義,發(fā)給學生在實驗課前預習準備。在實驗探索階段,要加強觀測方法的指導,分析實驗原因,培養(yǎng)實驗修養(yǎng),抓住時機誘導學生思考。這樣,邊實驗,邊思索,邊總結,就會水到渠成,為最后的總結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注重的問題
生物實驗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為了實驗而實驗和為了教學而實驗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開放性的實驗中做到自我實驗,自我提高。
1.實驗教學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驗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教師通過實驗設計的優(yōu)化來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大膽提問,大膽質疑,而不應以現(xiàn)成的實驗數據、實驗結論為模板,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
2.要注重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新課程強調學生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問題,驗證高中生物規(guī)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學習中對蛋白質的探究,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引導,如思考怎樣調整人們的飲食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飲食搭配方法和飲食習慣,如果教師能做到讓實驗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和生活習慣,這樣的實驗就是高效的實驗,有用的實驗。
五、開放式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的思路
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是開放式的,教師可以將課堂實驗課程轉換為開放式實驗,挖掘實驗興趣,組織學生自發(fā)組織實驗內容,提高實驗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保證實驗目標、實驗過程、實驗材料和實驗結論的開放式、多元化,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例如:教師在開展植物細胞壁、細胞質的生物實驗時,根據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在顯微鏡下認真區(qū)分不同的植物細胞結構,對于細胞液的濃度等實驗重點和難點,應該組織學生從教材講解和專業(yè)期刊論文中學習和考證,教師在龐斑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講評,保證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新鮮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實驗是科學研究最主要的方式,能夠以最客觀準確的探索世界,推理規(guī)律與結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要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培養(yǎng)學科興趣,也要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自體驗實驗操作過程。運用實驗教學法能夠很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能夠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