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常青
摘 要:教育是立國之本,良好的教育會使國民素質大大地提高,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著重要影響。而初中教育是我國實施義務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如果不在這個階段對初中學生加以合適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后果將會影響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要對班級管理中的難點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實際探索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難點;策略;學生心理;平等;自主管理
初中學生與小學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因為初中生大多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躁動不安,想法也比較多,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可以說是“小大人”了。雖然如此,但是他們的想法仍未脫離孩子氣,往往只考慮到一個方面,若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時往往比較偏激,容易激動,也容易走上歧途。初中班主任教師作為初中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無疑有著將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的責任。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正視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重點難點,想方設法并有針對性地去采取相應的策略,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為學生的發(fā)展指出一條康莊大道。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難點
(一)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見長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都知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世界的認識開始朦朦朧朧,多少都會出現叛逆現象。這種叛逆現象雖然是階段性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很容易將學生逼上一條不歸路,讓學生一生都受影響。而面對家長和學校的教育時,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例如某些班主任為了在學生面前樹立威嚴的形象,只會使用懲罰的手段來教育學生,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反受其害。
(二)讀書無用論的甚囂塵上
在這個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少零零后初中生的父輩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往往是一些學歷不高收入不低的人群,他們的荷包見長,目光卻變低,以為讀書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根本沒有用,在社會上混得開的孩子才有前途,具有一種“暴發(fā)戶”心理。而他們的心態(tài)也會很大程度的影響著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覺得讀書沒有前途,甚至有輟學的心理。
(三)家長的過度參與
在這個網絡媒體時代,我們經??梢栽诰W上看到一些家長對學校的不滿和對班主任教師的謾罵,過多地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這種現象讓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束手束腳,沒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管理理念來實施班級管理,讓班主任教師深受社會輿論的影響,某些教師害怕惹事,對學生不管不顧,不敢管理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讓教育的目的付之東流。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應對策略
(一)要了解學生、懂得學生的心理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他們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家庭氛圍、性格愛好都有所不同,班主任想要管理好班里的學生就要對班級里的學生有細致的了解,對其各方面進行揣摩研究,從而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對癥下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1]。
例如,有的同學因為種種原因造成心理比較自卑,不敢過多地與同學、老師接觸,這時班主任就要對這部分學生多些鼓勵與關愛,多給予機會他們表現,消除他們的自卑的心理,讓他們快樂成長。有的同學性格比較容易激動,比較倔強,這時班主任教師不能與他們硬碰硬,要對他們先進行安撫,讓他們的情緒波動沒這么大的時候,再進行慢慢勸導教育,讓他們知道隨便發(fā)脾氣是不可取的,要收斂自己的脾氣,才能融入到班集體當中。
(二)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做朋友
在傳統(tǒng)的觀念當中,老師是長輩,是高高在上的,形象非常光輝。但是在新時代,教師一直用“端著”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與家長都不會待見教師,這種相處方式這會讓班級管理更加針鋒相對。與學生最理想的相處方式,就是與他們成為朋友,畢竟朋友之間才能說出真心話。班主任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如此回饋給教師尊重[2]。
(三)采用分層指導原則,進行自主管理
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通用原則,班主任只是起到主導作用而已,真正的管理者應該是學生。利用分層指導原則,將管理工作分配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手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可干,有章法可尋[3]。
例如,教師在安排班干部的時候,先挑選一些能力比較強的人擔當的班干,然后按照學生的個人素質分成若干個小組,同時安排每名班干還管理著一個學習小組,能力最強的班干管理風氣相對差的小組,能力較弱的班干管理中等的學習小組,運用分層指導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減輕班主任教師負擔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這個人生重要階段,學生的發(fā)展很容易走上“好與壞”的兩個極端。而班主任是他們的指路明燈,是初中生人生歷程當中的重要角色,應該要清楚地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難點,掌握班級管理的方法對策,通過了解學生、懂得學生的心理;通過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做朋友;通過采用分層指導原則、進行自主管理,來對初中生進行良好地教育;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多于學生進行溝通,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初中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集體的美好,認真學習,成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價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加林.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難點與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5(9).
[2]張含,孟偉偉.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30-31.
[3]張植鋒.探析初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教育,2013(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