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日合木
摘 要:教育成為了重要的事業(yè),是民族振興和強盛的重要根基。教育公平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要緊緊的圍繞精準扶貧理念,將其作為指導之下,能夠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做好準備。完善資助育人創(chuàng)新模式,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擁有相應的保障,為新時期育人工作模式的游戲創(chuàng)新提供相應的準備。在有效落實立德樹人工作準則之下,能夠為資助育人工作順利開展做好相應的支持。文章分析了精準扶貧理念指導之下,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具體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能夠為學生帶來相應的保障。
關鍵詞:資助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策略
教育是國家發(fā)展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效運轉之中對于學生的長足發(fā)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資助育人工作在實際實施之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成長情況為主。在落實教書育人使命的過程中,要有效的釋放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價值和相應作用,把資助育人工作的最大效益充分展現(xiàn)出來,能夠讓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擁有良好的支撐和相應的理念指導。對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夠讓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為帶動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進步做好相應準備。文章從優(yōu)化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角度著手,希望真正的為大學生成長和發(fā)展做好相應的支持。
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之中面臨著相應的困惑,要強化資助育人的實效性,實現(xiàn)精準育人,加強資助力度。第一,資助精確度不夠。比如,經濟困難學生資格不夠精準。在提出資格認定的過程中,往往以班級民主評議、班主任輔導員審核推薦等方式進行認定。但是,有一些學生因為利益的驅動,在自身不貧困的情況下卻提出申請,這不符合資助育人的本質要求。由此,出現(xiàn)了偽貧困生的現(xiàn)象。另外,有的經濟困難學生幫扶上不夠精準,關注經濟上的資助,能力上的幫扶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高校實行的資助體系往往是以解決學生經濟困難為出發(fā)點。以國家獎學金助學金企業(yè)資助等為主,但資助工作之中沒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幫扶和能力提高。第二,育人功能所展現(xiàn)出的效用并沒有大大增強,在資助工作開展之中,學生主體意識并不十分強烈。學生往往被動的接受學校給予的經濟資助,并沒有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環(huán)境。資助工作者在開展工作之中關注點放在了政策的執(zhí)行和落實上,以管理者的身份完成資助工作,并沒有發(fā)揮出學生主體性的作用,資助過程育人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忽視。學生沒有形成感恩意識,教育方式比較單一的情況下,難以深入的走進學生的內心。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意識淡化,有的學生在接受資助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心存感激,反而會出現(xiàn)了冷漠、不愿意回報他人和社會的情感[1]。
二、優(yōu)化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加強誠信引導
學校資助育人工作,也更好地落實國家推行的教育公平和促進社會公平這一政策。資助工作人員要對國家的資助政策有所掌握,讓學生明確資助政策的目的。然后,為資助育人工作做好相應的準備和努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使用國家資助完成學業(yè)。在思想意識上有所提高,這一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讓學生如實的反映家庭經濟困難情況[2]。比如,不能虛報家庭經濟情況,也不能夸大,要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榮辱觀。在面對生活中困難的同時,也能夠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價值觀念。
(二)強化責任意識,有效落實主體責任
大學生資助工作成為了高校育人工作開展中的重要部分。資助育人工作優(yōu)化之中,也有效地落實了立德樹人工作理念。高校在對貧困生資格認定的時候,應該對學生提供的困難證明進行相應的審查,要讓材料具有公信力。當?shù)孛裾块T要仔細核實情況,這樣才能夠讓貧困學生在資助過程中把好關。班主任、輔導員在資助工作之中,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要對資助育人工作方法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維護學生尊嚴的同時,防止學生出現(xiàn)不良的資助申請情況。
(三)優(yōu)化工作機制,實行動態(tài)性數(shù)據(jù)庫
學校應該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以院系資助負責人為責任主體,對具體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規(guī)定。為了讓資助工作展現(xiàn)出育人導向作用,可以加強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相應的引導,革新等級劃分制定出相應的合理資助內容。從不同的等級制定出完善的資助舉措。另外,學校也應該根據(jù)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庫,主要涵蓋學生的個人信息、認定審核資料、資助記錄等相應內容,進行跟蹤評估的情況下,讓貧困生認定結果更加準確。班主任、輔導員、教師、學生干部等形成資助工作組織隊伍,定期的進行學生家庭情況復核工作。通過微博、朋友圈等形式關注貧困生的動態(tài),針對家庭出現(xiàn)變故的學生,要觀察其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幫助學生能夠真正的解決困難,落實教書育人工作。
綜合以上分析,面對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開展之中存在的相應內容。學校要以加強資助力度為主,在全面落實育人工作效用的情況下,能夠為大學生自我良好成長和發(fā)展保駕護航。在全方位的形成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之下,能夠讓資助育人工作擁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空間,為大學生提供自我成長機會的同時,也接受學校教育的洗禮,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文麗.“精準資助”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模式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37.
[2]崔杰.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實踐探索——以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