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新冠疫情下的小學教育環(huán)境,先從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內涵作出分析,然后對其優(yōu)勢進行具體闡述,最后提出具體的運用策略。為今后的教學模式研究提供啟發(fā),為未來的教育發(fā)展助力。
◆關鍵詞:雙線混融;教育改革;模式研究
2020年春季,一場猝不及防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腳步,線上教學真正走進了每個孩子的課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構建起雙線混融教學模式,探索一條線上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緊密結合、優(yōu)勢互補的融合創(chuàng)新之路,成為了未來教育的新趨勢。
一、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內涵
“雙線混融教學”,就是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立足互聯網+思想,構建起線上與線下混融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誕生,在根本上是現代信息技術所具有的“技術優(yōu)勢”與“課堂改革需求”實現深層交互、融合共生的產物。它以在線教學和混合式教學的發(fā)展為理論先導和實踐根基,并在此基礎上有一種新的推進和深化。
在這個意義上,“融通”與“共生”構成教師雙線混融教學實踐的基本特征,凸顯新智能時代教師教學的“混融性”。這既是雙線混融教學實踐的時代使命,也是未來教育走向成熟、卓越、高階和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從教師的教學智慧走向兼容、開放、全面、自覺的智慧教育的自然抉擇。
二、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相對于在線教學和混合式教學,雙線混融教學在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的有效結合中表現出現代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特征。
(一)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現在是知識泛在化的時代,知識泛在化就是我不一定要學習你指定的內容。而我們的學校卻是讓每一個人學同樣的東西,那么這個是其實是非常不符合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的,它是不符合每個人的自我成長的需要的。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到來,給教學內容帶來了無限可能。我們可以以傳統(tǒng)教材內容為基礎,合理開發(fā)教學資源。資源開發(fā)要注重序列化和適切性,遵循“人人參與、人人樂學”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資源推送在內容上符合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與教學和學生實際密切聯系,適時更新;數量上優(yōu)化配置,精當適量,既要保證整體學習的基本需求,又要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二)教學方式的革新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讓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形成統(tǒng)一,這就迫使線下教學要做出轉變,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模式。一方面要學習已形成的先進教學模式與實踐,取其精華。如慕課、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具有啟發(fā)和推動的作用,并沒有淘汰或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更不能因線下教學的恢復而銷聲匿跡。另一方面,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的優(yōu)勢,克服其“復制”線下教學的方法局限,從課前導學、課堂探究、互動展示、拓展延伸、檢測評價等各個“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從有形的混合教學走向無痕的融合教育。
三、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課前:知識聯結
有研究表明,當舊知與新知產生了聯結時,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課前和課中、線上與線下知識的聯結,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混融教學的開展。
1.游戲闖關,點燃參與熱情
游戲對于孩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們把預習單做成游戲闖關的形式,不僅讓孩子在升級打怪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學習,而且孩子對即將講授的新知有個大致的了解,無形中提升了學習效果。
2.質疑問難,激發(fā)探究興趣
一個有強烈認知沖突和矛盾的問題,往往能激發(fā)學生認知深入的動機和欲望。比如:有老師在教《火燒云》這篇課文時,課前布置這樣的思考題:請你查查字典,找到“火燒云”的解釋,再對照課文中對“火燒云”的描述,你覺得哪種說法更好?為什么?兩段話都是描寫“火燒云”,為什么表述不一樣?這個問題很有思辨性,誘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課中:知識內化
課中以線下教學為主,這是雙線混融教學的主體,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既是課前線上預習的認知檢索,又是課后線上拓展的“源頭活水。”這部分的課堂教學,老師要充分發(fā)揮線下教學和學生親密接觸的優(yōu)勢,和學生積極互動,有的放矢,讓雙線混融教學落到實處。
1.預習檢測
這一環(huán)節(jié)大概占10分鐘。檢測的方式豐富多樣,比如:反饋線上學習情況、回答學生的疑問、小組展示預習成果等等。通過檢測,達到了解學情、初步感知新知的目的。
2.重難點探究
這一環(huán)節(jié)大概占25分鐘。老師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作具體講述。為提高效率,做到三不教:學生已會的不教,學生能學會的不要教,學生學不會的不要教。老師要以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在實踐中漸漸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學體系。
3.鞏固提升
這一環(huán)節(jié)占5分鐘。老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歸納所學知識或針對重難點設計幾道檢測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大概估計本節(jié)課學生的掌握情況,為后續(xù)教學做準備。
(三)課后:知識拓展
雙線混融教學模式屬于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教師的制定混合教學策略能力、遠程導學能力、專業(yè)及科研能力、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從大規(guī)模的標準化教育走向有意義、有深度、可持續(xù)的個性化教育,建構線上線下教育新范式,將成為我們未來教育的一大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李政濤.基礎教育的后疫情時代,是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J].中國教育學刊,2020.
[2]袁振國.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8(06):3.
作者簡介
王莉(1977.09—),女,漢,湖北,本科,副高職稱,深圳市清泉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