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是直接影響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為閱讀教學是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和提升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方式,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沉淀自己;反思自我;因此,閱讀在語文的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閱讀;語文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25-02
語文閱讀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交流、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語文閱讀的教學占據(jù)大部分課程。小學階段的孩子在進入校園之后針對語文這類的語言學科而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口語的交際和掌握書面的語言,而閱讀就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下面筆者談談關于閱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的閱讀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首先,略讀,也就是大概瀏覽一遍文章,對文章的結構、寫法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其次,細讀,也就是說要仔細閱讀一遍文章,投入自己的情感,自主探索文章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寫出讀后感。最后,精讀,這方面要求學生在經(jīng)過以上兩個步驟后要領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深入了解閱讀文章主要表達的含義,感知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散發(fā)出的情感,體驗閱讀的樂趣。
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從以往的“課堂主角”轉變?yōu)椤澳缓笾笇д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能力,給予學生更多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略讀后,對文章的大致含義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應該要讓學生大聲的朗誦文章,讀出文中的情感,讀出寫作人的意境。教師還應該要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讓學生明白“多動腦筋”的好處,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挖掘?qū)W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2.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閱讀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僅是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進一步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所需要的人才,符合素質(zhì)教育,既是對學生自身思想的塑造,使得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思想世界,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即使在面對現(xiàn)代化的猛烈網(wǎng)絡浪潮中也能正確的看待事物、明辨是非,提升審美情趣。一般來講,小學語文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每一篇選文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教材版本中的閱讀文章不僅內(nèi)容豐富多彩,情節(jié)、人物刻畫的形象生動之外,其描述的語言和句子也都十分的柔和、優(yōu)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課堂中,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字語言的魅力,去感知身邊事物之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小學五年級《桂花雨》一文為例,在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主要是想表達作者童年時在搖桂花中的樂趣,表現(xiàn)出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當學生精讀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適當?shù)脑O計一些相關的問題,比如,文中的桂花雨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些美好的情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呢?請同學們摘抄下你認為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問題情景的導入讓學生能夠加深對文章的印象,也明白該如何摘抄好詞好句,對之后的寫作有所幫助,也漸漸提高了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的引導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思維能力還未達到一個完善的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更多的是依附于教師的講解,因此也使得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承擔了課堂上的絕大部分工作,學生反而在其中承擔了被動接受的角色。基于此,教師與學生首先都必須明確一個觀點,即: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只有在教師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愿意自己主動去學習時,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才會是最好的。而這種學生自行進行學習的效果遠遠優(yōu)于教師一味的講解,因此對于教師的教學過程而言,教師要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閱讀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定位,即教師只是承擔著輔助學生的作用,切不可代替學生進行學習。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閱讀中能夠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的引導,正所謂感同身受,在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學習,對學生而言不僅是幫助學生能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自身的思想感情得到提升,促進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成長。
例如,教師在講解《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設施的幫助,為學生播放這一事件所發(fā)生的背景條件,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到在那個年代下挖井的不容易,從而在之后具體對文章進行講解時,更一步地進行閱讀體會,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為什么人們對挖井人會有那么深厚的感激之情。從而也從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領會到德育教育中幫助他人這一美好品德的理解,進而使得學生自己能夠去學會這品德,并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實踐這一品德。在這一課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下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能讓自己成為“挖井人”這一角色的行為,并在不特定的時間,教師組織班會的開展,讓每個同學都來分享一下這段時間里自己是如何去像“挖井人”這一角色學習,又是如何做的呢。通過班會活動的組織,一方面幫助學生對已學習過的知識的溫習,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同時也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促進學生自身的成長。
4.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閱讀能夠平靜一個人的內(nèi)心,閱讀可以使人安靜下來,不再那么的心浮氣躁,閱讀也影響著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也是人類發(fā)展最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情感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寫作人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先安排學生自主閱讀,之后在進行點名朗讀,最后教師要點評學生的朗讀情況,對學生的朗讀情況作出正確的指導。在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對文章進行相關的分析,探討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五個壯士”,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并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個故事情節(jié)最打動他們;讓學生摘抄描寫英雄的詞語和句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具有深刻意義的句子。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不難理解到“狼牙山五壯士”充滿了愛國之情,想要表達的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而讓學生領會到“五壯士”為了保護群眾,保護戰(zhàn)友,為了抗擊日本鬼子所展現(xiàn)出來的英雄氣概和不怕犧牲的崇尚精神。文章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作者巧妙的構思和對英雄詳細的描述,身為語文教師要深入的引領學生認真的感受文章中細膩刻畫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活動特征的描寫。在閱讀結束后還可以組織學生互相分享閱讀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與變化的,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使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顆平靜的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學習文章中不畏艱難困苦的卓越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5.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心靈交流的一座橋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悉心的教導,建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現(xiàn)實的情感交流。筆者始終相信,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情商,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也完善了個人文化素養(yǎng)。因此,小學開展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秦佳盼.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28):160
[2]王福祥,牛生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98
[3]朱海玲.略談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91
[4]陸玲俐.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論有效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觀察,2019.8(02):95-96
[5]陳曉娟.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243-244
[6]田婧.試論開展小學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幾點做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