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小組合作是“活動單導學”模式的主要組織形式。積極的、有效的評價能讓小組合作更高效。實施有效評價,要將“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要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要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模式;有效評價;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活動單導學”,是指“以活動單為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小組合作是“活動單導學”模式的主要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將學習的思考權、探究權、發(fā)言權等賦予學生,讓學生能主動思考、探究、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輔導者。積極的、有效的評價能讓小組合作更高效。
一、“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
“小組評價”其實是一種針對小組學習樣態(tài)的評價,這種評價關乎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其本質是一種捆綁式的考評機制?!盎顒訂螌W”模式下的評價,不僅包括小組評價,而且包括個體評價。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將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針對小組的評價,要兼顧小組成員的“內差”,而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個體評價是小組評價的有益補充,能助推小組評價走向深入、深度。
比如,我們在小組評價中探索出了“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成功地將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具體而言,就是針對小組成員的課堂學習表現,給小組“加星”。這種評價的內容包括各個方面,如小組成員的交流質量較高,小組成員的合作分工有序,小組成員的展示豐富多彩等。“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基于小組成員個體,但又著眼于小組之間的比拼。比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異分母分數相加減》,針對小組成員的豐富多彩的探究方式,針對小組成員之間的方法比較、優(yōu)化,我們通過積極的評價,讓多的小組產生了十多顆星星,讓少的小組也產生了六七顆星星。針對學生精彩的小組活動表現,我們在課末還評選出了“集體智慧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等。這樣的評價,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小組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掘了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小組的潛質。有效的評價,讓小組呈現出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小組評價”和“個體評價”相結合,是“活動單導學”模式下評價的基本原則。它不僅有助于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更有助于調動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在小組評價活動中,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抱團發(fā)展。尤其是基礎好的學生會盡力幫助其他的小組成員,而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會產生壓力、產生動力,這更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評價,不僅注重定性評價,更注重定量評價。所謂“定性評價”,就是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表現進行鼓舞、表揚、激勵等。所謂“定量評價”,就是用可測量的“數據”進行評價。在實踐中,我們采用的“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能有效地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一方面,在一顆星星落定評價欄時,學生總是能聽到評價的內容;另一方面,不同小組的評價欄中的星星的個數,往往是一目了然的。
不僅如此,我們對“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采用“星星累加制”,這種“累加制”更是拓展了星級評價的可能性的空間。具體而言,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十顆星星可以換一個月亮”“十個月亮可以換一個太陽”等。因而,在對小組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太陽的個數”直接確證與表征了小組的活動效能。比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這部分內容,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較為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的項目也比較多。而這種“累加制”能將小組在一個單元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彰顯無遺。在學習一個單元以后,我們將會根據定量評價的結果評選出“單元學習冠軍小組”“單元學習亞軍小組”和“單元學習季軍小組”。如果遇到一個大單元,我們就會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等?!靶羌壈l(fā)展性評價”模式,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效結合,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樣態(tài),促進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當然,實施“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也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量化結果”。要通過“量化結果”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戕害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數學教學中,“量化評價”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絕對客觀的,而只是小組合作學習樣態(tài)在一個階段的反映。作為教師,要拿捏好尺寸,把握好尺度,讓“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能發(fā)揮積極的正向作用。
三、“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要兼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要讓評價動態(tài)化。比如在“星級發(fā)展性評價”模式實施過程中,我們不僅給小組成員、給小組“加星”,也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良表現,給小組“減星”。如此,讓星級評價永遠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之中。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也擴充評價主體,不僅僅是“師評”,更為重要的是“生評”。“生評”包括“互評”“自評”。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充,充分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
在實施“星級發(fā)展性評價”的過程中,“他人評價”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不能觀照學生個體內心的所感所悟。因而,“自我評價”往往是跟進學生的“他人評價”的。比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對于有的小組能通過沿著圓柱的高將側面展開成長方形的操作,我們給了“星星”。有的小組不是沿著“高”剪開,而是“斜著”剪開的,還有的小組在剪的時候甚至是“彎彎曲曲”“彎彎折折”的,因而他們一開始沒有得到星星。但這些小組進一步演示,他們將展開后的平面圖形再次轉化成長方形,由此產生了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即將圓柱的側面展開不一定要沿著高剪開,無論怎么剪,都可以得出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當這些小組有效地陳述自己的理由后,我們就給了這些小組“星星”,以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實踐。應該說,相對于他人評價,自我評價更能促進學生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評價,應當納入學生的整體性學業(yè)評價,成為學生整體性學業(yè)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樣,小組合作評價才能更加彰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體現其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特質。通過對小組合作評價模式的深度研發(fā),能讓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出它應有的效能,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數學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