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廷興
摘要:文言文具有獨特的語言文化魅力,但由于歷史時代和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上的制約,高中語文課中,許多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難。如何優(yōu)化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效,讓學生充分領略文言文的魅力,提升語言文化素質(zhì)和水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閱讀教學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文言文不僅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如何優(yōu)化文言文閱讀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解其言、明其理、曉其義,并掌握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思想,是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教學失序高耗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串講,習慣于照本宣科,這樣雖然能將文言文的解釋很好地傳遞給學生,但學生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自主閱讀、思考文言文的具體寓意及其所表達的文化思想和所闡述的智慧倫理;有的教師不僅缺乏正確理解,甚至在教學中亂加延伸、引用,造成教學次序混亂,缺乏應有的常規(guī);有的教師只注重對文言文中的個別字、詞、句進行翻譯教學,片面強調(diào)字面意思;還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經(jīng)常直接把現(xiàn)成的解析或譯文提供給學生,造成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只停留于字面上的認知,對于其背后的文學思想和智慧卻不能完全掌握。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對文言文的理解和領悟得不到升華,從而抑制了他們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二)學生學習低效失趣
首先,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文言文閱讀呈現(xiàn)出低效失趣的現(xiàn)象。由于古今文化和文字上的差異,以及時代背景的差別,導致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語感上達不到一致、情境上達不到共融、思想上達不到互通,難以從中找尋到閱讀樂趣。其次,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存在“望文生義”的傾向。有些學生理解文言文時往往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去思考,易于曲解文言文的真正蘊意,掌握不到其中的精髓。再次,很多學生背誦文言文都是為了應對考試,對于學習的意義缺乏深刻的認識,也就談不上閱讀興趣。最后,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
二、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強化誦讀,增強語感
優(yōu)化文言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受文言文語言的魅力,潛移默化中增強語感。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大都出自名家名篇,在語言用語、謀篇布局、思想表達和藝術(shù)表現(xiàn)等方面都很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與借鑒。通過教師積極輔導學生開展誦讀,能讓學生關(guān)注到文言文中所涉及的語言特色和魅力,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季氏將伐顓臾》一文,借助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鮮明地表達出孔子對當時社會和朝廷的治世理念。在指導誦讀活動中,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文中的這樣一句:“求!無乃爾是過與?”通過句中的感嘆號,就可以讓學生沉浸于孔子的思想情感中,感受孔子當時的無奈和難過,即對門生冉有不能理解并推進自己的政治觀點而痛心。又如,在教學《蘭亭集序》時,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這篇文言散文的獨特魅力,以及敘事簡潔、極富表現(xiàn)力的景色描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誦讀,不僅能增強語感,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二)巧引品讀,賞析精妙
優(yōu)化文言文閱讀教學,應摒棄以往教師講學生記的形式,引導學生一起細心品讀文言文,細致探究其字、詞、句之妙,深入發(fā)掘文言文中的藝術(shù)特色。
例如,教學《魏公子列傳》一文時,教師針對侯嬴“北鄉(xiāng)自剄,以送公子”一句提問:“作為‘士的侯嬴為什么要自殺?司馬遷為什么沒有描述信陵君聽這句話后的表現(xiàn)?”如此借助問題探討、深度品讀,指引學生共同賞析文言文,可以有效提升他們對文言文的閱讀情趣和能力,深入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
(三)激勵自讀,培養(yǎng)能力
優(yōu)化文言文閱讀教學,還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文詞匯,增加文言文知識儲備。教師應激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必須及時做好點撥和疏導,適時利用抽查的方式評估學生的閱讀實況,鼓勵他們結(jié)合閱讀積極發(fā)表自己的心得體會。例如,在閱讀《項脊軒志》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預學,同時思考:“歸有光這篇文章中通過幾個人、幾件事去闡發(fā)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提前關(guān)注文章的主要大意,初步把握文中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接著,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主閱讀情況,提一提在閱讀過程中存在哪些疑難或困惑。一些學生分別從“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中的“方丈”古今異義詞的辨析、“使不上漏”中的“上”的應用、“垣墻周庭”中的“垣墻”的活用、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難點。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再疏導,讓學生自主總結(jié)歸納出文中所表達的思想主旨、所應用的寫作手法等。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自覺閱讀,輔之以教師的提醒和激勵,才能有效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切實達成讀有所感、讀有所獲的目標,進而在學語文、用語文的生活實踐中激發(fā)閱讀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水彩.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以《蘭亭集序》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5(15):49.
[2]王敏.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尋[J].讀與寫,2012,11(11):68.
[3]王鈺璐.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4]張立.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05(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