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徐歡
【摘要】教師平時最頭痛的就是學生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如果有學生能充分知錯、誠懇認錯、及時改錯,那老師便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諒解,并給以改正機會。這個時候如果懲罰學生,恐怕將打擊學生積極性,以后一旦再犯什么錯誤,學生將推諉逃避,不敢進入新時代,我們的教育走上了愛之路,在一切以愛為名的前提下,學生做錯了事,教師只能采用苦口婆心地“勸導”,只能通過以身作則來“感召”,以期達到促使學生認錯、改錯的目的??墒沁@樣和顏悅色的教育,常常收效甚微,輕則學生一時難以意識到自己錯誤所在,重則學生會產(chǎn)生“即使犯了錯,老師也難奈我何,下次我還能再犯”的僥幸心理。因此在中學教學中適當?shù)氖褂脩土P教育是可行的。
【關(guān)鍵詞】初中教學;懲罰教育;實施措施
一、懲罰教育不可缺失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凡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quán)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quán)利,而且也是一種義務(wù)?!苯逃龖土P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教育手段,是對學生問題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方式,是在學生能夠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懲罰教育能對學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使他們明白要為過失負責任,明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樣,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順利的接受各種各樣做人和做事的規(guī)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曾呼吁“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懲罰教育不僅不可缺失,而且很有必要。
二、懲罰要適時
1、無心之失不罰
對于學生無心犯下的過錯,教師要批評、要教育,要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但最好不要施以懲罰。無心之失,犯錯之人本已心中不安,再施以懲罰,或許這能讓犯錯之人印象深刻而不敢再犯,但同時也讓學生失去了一個本可主動認識錯誤、彌補錯誤的機會,并且不利于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
2、主動認錯不罰
主動承擔責任。
3、一錯再錯必罰
對于并未造成很嚴重后果的小錯誤,錯一次不罰,是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給學生一個改錯的機會,同時體現(xiàn)教育的寬容和教師的包容;錯二次必罰,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有錯能改善莫大焉,重蹈覆轍則咎由自取,無論多小的錯誤,只要你縱容它在自己身上存在,就要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
4、觸及規(guī)則必罰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有了規(guī)矩,則必定要遵守。如果一次違規(guī)沒有被懲罰,會讓學生誤以為規(guī)矩是立在那里嚇唬人的,規(guī)矩是可以隨性去踐踏的。那么,敢違一次規(guī),必然敢違第二次;敢違學校的規(guī)則,必然也敢違社會上的各種規(guī)則。久而久之,變成一個不循規(guī)蹈矩的人,受傷的是學生自身,受害的很可能是家庭和社會。
三、懲罰要適度
其實,懲罰除了需要"見機行事",把握懲罰的分寸也很重要。因為懲罰手段不僅不能隨時隨地地使用,更不能隨心所欲地用。教師在把握懲罰的分寸時應(yīng)該避免以下問題:
1、懲罰就是體罰
懲罰和體罰,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懲罰是一種正當?shù)慕逃侄危w罰則是有違師德甚至有違法律的行為。眼下,上海攜程托兒所、北京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嚴重的影響,這正是一些教師自身品德修養(yǎng)不夠、法律意識淡薄而對孩子采取體罰手段所導致。我們教師必須清楚,我們一切的教育方式都是為了愛學生、呵護學生,而一采用體罰,我們教育的初衷統(tǒng)統(tǒng)變質(zhì),我們對學生的愛也已扭曲。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越過這條體罰這條底線,不能野蠻粗暴對待學生,否則有悖我們教師的良心。
2、只懲不戒
懲罰只是教育的手段,而并非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教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不少老師,在學生犯錯之后,簡單地以懲罰處之,但懲罰之后,便沒有下文,其實這是教育過程的不完整。罰學生反思、罰學生檢討、甚至罰學生掃地,只要方式正當,本無可厚非,然而懲罰之后呢?老師們是不是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對學生起到小懲以警、大懲以戒的作用?我們可以幫學生總結(jié)一下教訓,可以對學生提出幾點希冀,可以為學生"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加油打氣……總而言之,不能光懲不戒,我們在懲罰之后更需要耐心細致地對待學生,不能讓學生只對這次懲罰印象深刻,更要讓學生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怎樣改錯,同時對從頭再來充滿信心。
3、懲得頻繁,罰得隨意
雖然懲罰是教育過程中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當這種手段用得過于頻繁、罰得過于隨意,可能會失去它本身對學生的警戒作用。老師如果動不動就懲罰學生,無論大錯小錯一律罰,想怎么罰就怎么罰,這樣也會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變得暴虐無常;學生經(jīng)常受老師懲罰,久而久之,就喪失對這種手段的敬畏之心,甚至因為經(jīng)常受罰,產(chǎn)生“我很糟糕”心理暗示,對自己失去自信心,以致“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師在運用懲罰手段來教育學生時,千萬要三思而后行。
總之,我們提倡激勵性教育,但我們也不反對懲罰教育,只有在教育的過程中經(jīng)常地激勵、適當?shù)貞土P,教育的過程才變得完整。在處理學生錯誤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盡可能賞識和贊美外,若有需要,我們可掌握罰的時機,把握罰的尺度,不妨適當罰一罰。
參考文獻:
[1]黃雷雷,李平利淺談懲罰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01).
[2] 郭建福.論初中班級管理中如何合理運用教育懲罰制度[J].學周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