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高飛
摘 要:學生自身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出錯,不斷嘗試,不斷改進和總結的過程。錯誤是學生實踐和考試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如果過去發(fā)生過錯誤,則教師應指導學生總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予以糾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教師需要根據高中生物學知識的特點分析學生錯誤問題的原因,掌握容易出錯的考試問題,找到并幫助學生解決錯誤原因。
關鍵詞:高中生物;錯題錯因分析;解決策略
引言:所謂的錯誤是學生在練習,考試和檢查時無法正確回答的問題。錯誤在很大程度上由學生行為決定,反映了學生對學習和思考的誤解,這是由于缺乏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思考能力而引起的。因此,高中生物學教師應能夠關注學生的錯誤,并對其進行合理精確的分析,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缺陷,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革新,并通過優(yōu)化教學來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錯題原因的分類簡述
錯誤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如果僅僅在知識本身的層面上糾正,給予正確的答案,則學生還會繼續(xù)犯錯誤。因此,高中生物學教師應該從錯誤現象開始,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并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改正。不僅應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應防止他們犯同樣的錯誤。這即是對學生經常所犯錯誤展開分析的意義所在。
1.對于審題不夠細致
許多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不認真地閱讀題目和思考問題,在理解清楚試題之前就開始回答問題,或者在不注意問題細節(jié)的情況下急于去處理它,這些行為都會導致錯誤的發(fā)生。高考越來越側重于對審題細致程度的考察。考生應仔細閱讀問題,了解試題題目的意圖,找到問題的考察關鍵字,約束條件和隱含的答題提示,并通過閱讀,理解,分析和綜合來進一步強化相關答題信息。然后,與自身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組合,重構,轉換和遷移)的進一步融合思考,以達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題目)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中,碳元素含量最多
B. 人、動物與植物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差異很多
C.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 不同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這類型題目涉及到的生物概念與知識點本身難度不大,但是其中每個選項很容易產生混淆,重在考察學生審題的細致程度。
2.混淆的相關生物學概念
一些學生無法有效地區(qū)分相似的生物學概念,這會導致在分析和回答考試問題時錯誤地使用生物學知識,從而導致錯誤答案的出現。例如,學生通常無法直接區(qū)分蛋白質多樣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因此,當他們不知道是否使用基因選擇性表達或蛋白質氨基酸序列時,就會出現問題。生物學知識豐富,相對分散,在答題過程中中容易忽略知識點之間的細微差異。因此,必須對考試題目中的知識點進行單獨分析,以理解和掌握每個知識點。同時,有必要在課程知識講解過程中就強化區(qū)分相似的知識點。
例如:(題目)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四種堿基、脫氧核糖、磷酸
B.四種堿基、脫氧核苷酸
C.堿基、核糖、磷酸
D.核苷酸、堿基、磷酸
這類型題目要想正確作答,就要十分清晰DNA水解過程的概念與知識點,不能將物質分解過程與其他知識點相混淆,物質概念相似性非常大,考察的是學生對于相似知識點的清楚辨析。
3.缺少解決生物學問題的思維方法
高中的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因此學生必須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區(qū)分。但是,在分析問題時,由于邏輯不清楚,學生在回答考試問題時經常會犯錯誤。有時,學生會找到試題的主要內容并理解試題的范圍,但是由于自身分析得出的解決方案不正確,最終的答案也是不正確的。例如,在分析花粉組織培養(yǎng)時,學生通常認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相輔相成的。而真實邏輯是:花粉作為雄性植物的生殖因素是由減數分裂產生的,并在有絲分裂的培養(yǎng)過程中形成。又例如,一些學生認為,光合作用反應無法在黑暗中進行,而實際上ATP和[H]參與了黑暗環(huán)境下的反應過程。生物學的基本事實非常復雜,但是當人們學習許多生物學事實時,他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總結出某些規(guī)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總結了人類學習中最常見的一些現象。實際上,科學家已經為我們總結了當前的生物學以及構成其分支的許多理論。生物學教科書概述了一些定律,并解釋了一些生物學事實,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概念。例如,新陳代謝,繁殖和遺傳變異遵循某些規(guī)則。特別是,繼承的基本法則是重點和難度。為了高效掌握理論指導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必須使用生物學信息來描述生物學現象,解釋生物學事實并解決一般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4.表達式不正確
表達的準確性是考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日常學習中,考生經常有眼高手低的壞習慣。他們常常認為自己理解并掌握了知識點就可以了,而不重視反復的練習。通過考試后,往往會出現的現象是,學生理解該問題的含義以及要考試的內容,但是不知道該如何以書面形式準確回答,不會組織語言來準確地描述教科書中的原始生物學術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建議學生首先仔細閱讀教科書,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復練習使用豐富的生物學術語。其次,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每個提問給出一個簡短的答案或做一些特殊的練習。只有在多次反復的表達練習過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能夠準確,完整地表達和回答問題。
二、糾正錯因,從而減少學生錯題的有效教學策略
教師應在分析學生錯誤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總結并分析容易出錯的考試問題,找出錯誤的具體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反復督促,并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水平,降低錯誤出現的幾率。
1.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來仔細審題
錯誤問題的大部分原因是學生忽視問題本身的描述。因此,高中生物學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學習和提問時糾正態(tài)度,引導他們認真分析和檢查問題,并使用科學方法去解決考試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可以提高其審題的能力與細致程度,克服不良習慣,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答題的準確性和進行有效學習與研究的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
2.整合學生的知識概念
通過對錯誤問題的分析,教師會發(fā)現學生易于混淆的知識概念。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加強概念的記憶訓練與辨識訓練,以區(qū)分相關概念和考試題的考試重點之間的聯系。通過查明錯誤產生原因,思考錯誤的出現規(guī)律以鞏固所學知識,可以防止學生犯同樣的錯誤。首先,教師將學生給出的錯誤答案作為有效的教材,讓學生記錄并匯總出錯誤的問題,然后教師徹底分析學生錯誤產生的原因,找出普遍的因素,然后提供辨別證據。其次,教師需要區(qū)分容易讓學生混淆的概念,并廣泛分析一些經典的考試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考試問題的題設目的并找到這些考試問題的答案。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展開相應的更深層次的教學。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對錯誤的問題進行自我考試,重新分析并回答之前的錯誤考試問題,并進行相關的轉換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3.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和研究的核心力,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過程中,學生不僅應該獲得廣泛的生物知識,而且教師還應該指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所建立生物知識??蚣苁窍嗨频?,但是在生物變化過程和不同知識點之間有所不同。隨著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教師會引導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使用問題的形式使學生充分思考。基于所學知識,他們可以讓學生證實和評估問題,并逐步學習如何學習生物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結束語:
簡而言之,錯誤的錯因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更輕松地建立知識體系,在發(fā)現差距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教學措施,以有效提高生物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湯先海.高中生物教學錯題、錯因與對策分析[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000(016):59-59.
[2]葛小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錯題分析及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000(0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