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剛 米玲霞 申婭麗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美和丑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而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在面對多樣化的信息時,很容易出現(xiàn)從眾心理,被一些不好的審美觀帶壞。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審美發(fā)展,告訴學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引導其發(fā)現(xiàn)人心深處的美,而不是只停留在外貌上。而語文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尤為重要,通過曼妙的文章,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也可以在教育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美,這些經(jīng)過歲月洗禮的文章,是美的直觀體現(xiàn),對學生審美觀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發(fā)現(xiàn)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個性化
美,一個任何人都無法避開的詞語。就像是古詩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在這句詩中,作者將“窈窕”二字放到了“淑”字之前,但后者的分量是要比前者大的。古人都知道內在美要比外在美重要,但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內在美的地位在逐漸的降低,人們更加追求外在美,甚至會喜歡一些花里胡哨,沒有任何內在美,也沒有任何外在美的東西,人們的審美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越是這種情況,就越要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以此為前提,發(fā)展處自己的個性。
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
發(fā)現(xiàn)美,聽起來簡單,但如果真的做起來,并不容易。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或許學生能夠一眼分辨出一個人的外貌是不是美的,但想要發(fā)現(xiàn)人心深處的美,除了花費較長的時間觀察,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但語文不一樣,語文中的內容不一樣。古詩、現(xiàn)代詩、散文、小說每一種東西都是作者內心的真實體現(xiàn),其中蘊含著作者對人、世界甚至某一個物體細微到極致的觀察,在這種情況下,美丑可以文字中清楚的看到,學生理解起來更加輕松,在遇到相似的事情時,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心境,對其進行觀察之后再進行評判。
例如,我在講解《荊軻刺秦王》這一課程的時候,考慮到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問題,但這一篇文章能從戰(zhàn)國時期流傳到現(xiàn)在,肯定是有其獨特的魅力的,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在講解開始的時候,我會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原是一件豐功偉績,但為什么這樣,荊軻還是要刺殺秦王呢?”,這種問題能夠輕松的激發(fā)的求知欲,而我也會趁機對學生進行一個講解,在講解結束之后,會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七國混戰(zhàn),民不聊生,秦滅六國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
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現(xiàn)在是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產(chǎn)物,但這些產(chǎn)物以快速發(fā)展為目的,許多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會被忽視甚至被拋棄,內在美就是被其忽視的東西之一。新媒體意味著短視頻,一條十幾秒或者三五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內在美根本沒辦法直觀的體現(xiàn)出來,但外在美不一樣,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長此以往之后,人們自然而然的將內在美忽視,選擇更加清楚的外在美。但這樣是不對的,愛美之心人人有之,喜歡外在美是無法避免的,但內在美同樣不能忽視。
例如,我在講解《鴻門宴》這一課程的時候,就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學生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鴻門宴是項羽為了劉邦設下的,目的就是為了殺死劉邦,但到底是什么讓項羽改變了念頭了呢?”。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理解起來要更加困難,但只要故事足夠精彩,學生就能被其吸引,鴻門宴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故事。只要吸引了學生,其中的人物的精神就能夠被學生捕捉到,劉邦和項羽長得都不算俊美,但為什么他們能夠被無數(shù)人奉為將領?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美,只要學生明白這一點,學生的審美觀就能夠較為輕松的樹立,且是一種正確的樹立。
三、個性化的美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擁有自己的性格,在這種情況下,審美也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對于學生來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來風氣的影響,尤其是審美。你喜歡美麗的人或物,我也喜歡,這只是我們碰巧喜歡同樣的東西,而不是我為了迎合你或者隨大流而強迫自己喜歡的。雖然性格不同,但美的東西肯定有它的特點,學生找不出不喜歡的道理,可能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喜歡這個東西的。這是不可取的,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審美觀,敢于說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獨立的美,才是真的美!
例如,我在講解《記念劉和珍君》這一篇課程中,魯迅先生對自己的情感變化的描寫,已經(jīng)對劉和珍君的描寫,都非常的細膩,即便是知識儲備量并不怎么高的學生,也能清楚的感受到魯迅先生在這一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我也會根據(jù)這一篇課文中,來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審美觀,只屬于自己的。在講解完成之后,我會布置任務,“將自己心中的魯迅先生寫在紙上,必須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不可以交流!”,借助這樣一種方法,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而學生也會在思考中,清楚深刻的明白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東西,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正確的美,已經(jīng)刻不容緩,就像是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教師要做的,絕對不是貶低他人提高自己,而是將自己獨特的美展現(xiàn)在別人面前。就像是語文,古往今來無無數(shù)文人騷客留下的詩句,這便是語文這個學科獨特的美。而在現(xiàn)代詩或者散文中,也散發(fā)著強悍的魅力。教師只需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幫助其養(yǎng)成自己的個性,并且堅信自己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黃雪艷. 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薛猛. 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3]陳文霈. 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實踐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4]劉宏艷. 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研究[J]. 卷宗, 2018, 000(0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