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閱讀一直都是小學語文老師關注的重點。但是結(jié)合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授課的方式依舊過于單一,學生并沒有通過老師的授課而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因此閱讀的效率沒有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筆者從導讀課、精讀課、研讀課、展示課四個方面分別進行較為詳細的描述,希望能夠?qū)τ趶V大學生的沉浸式閱讀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沉浸式;閱讀教學
前言: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有著較大的幫助。而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閱讀過程做出一定的指引,讓學生能夠有效開展沉浸式閱讀,讓學生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同時,教師應當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為專注地投入到閱讀當中。
一、導讀課
導讀課作為學生閱讀的開端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常見的導讀課有三種實施方式:第一種是開門見山,通過教師的層層設疑,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開啟閱讀前就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了興趣;第二種是以舊引新,教師可以通過以往教學或者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遇到的相似的文本,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新的文本學習引入課堂。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能夠搭建新舊文本的聯(lián)系。這將有助于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文本閱讀的整體性進一步增強;第三種是設立情景法,通常而言教師會采用四種將學生帶入情境的方法: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入閱讀文本的情境中去。2、使用生活化的授課方式,拉進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這對于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3、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能夠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夠比較快速地進入情境中去。4、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文本中的情境以真實的表演形式進行呈現(xiàn)。這不僅能夠活躍教學的氛圍,將學生快速地帶入情境,還能提高學生對于人物性格的把控能力,更好得感悟文本的主旨。以上是四種常見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的方式,教師可以依據(jù)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選擇的文本篇目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嘗試。同時,教師也可以邀請學生講述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從而了解他們對于文本的看法。
二、精讀課
在完成對于文本的引入和導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始走進文本的閱讀中去。通過對于所選文本的精讀,協(xié)助學生能夠掌握一些閱讀的技巧和方法,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讀有所獲。在精讀的過程前,學生需要通過聆聽教師的教誨,學習教師傳授的讀書的方法,例如標記法、瀏覽法、精讀法等。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精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于文本的主旨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幫助,教授學生如何通過翻閱資料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進而能夠解決閱讀時遇到的障礙。教師在課堂指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反思等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同時可以教授學生通過標注的形式突出自己閱讀的重點,這對于學生開拓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合理的評價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研讀課
學生若想讀透文本,僅僅通過導讀和精讀式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當針對閱讀的內(nèi)容開展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習他人的思考方式,讓學生能夠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更快地進步,進而協(xié)助自己更好地進入沉浸式閱讀。
例如在進行《景陽岡》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認真的備課,為學生挑選合適的主題。教師可以以獲取知識為目的,讓學生分享自己沉浸式閱讀的感受。例如,可以讓他們討論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作者寫文章的中心思想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等等。教師還可以以解決學生在沉浸式閱讀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為目的,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發(fā)言,勇于地講述自己的疑惑,請教老師相關的問題。當然,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勇敢地在課堂上發(fā)言,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解答難題,并將文本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通過對比收獲人生的哲理。
四、展示課
在文本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環(huán)。這就要求學生能夠?qū)⒄莆盏牧闵⒌闹R進行梳理,將通過閱讀文本所得的知識加以應用,這樣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能夠有較為明顯的提升,視野也得到了擴大。而在展示課期間,閱讀完文本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走上講臺,通過個性化的講述,將文本的大致內(nèi)容以及獲得的人生啟示進行分享。
當然,展示課可以有其他的形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挑選自己閱讀的文本片段,用自己的語言向大家講述;或者進行分組知識競賽,讓學生能夠在良性的競爭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收獲更多的知識;或者進行朗誦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片段進行有感情得朗誦,讓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有所提升;當然,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交流閱讀方式,通過相互學習的方式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或者通過分組進行文本閱讀感悟的分享,讓學生能夠汲取他人的看法,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通過相互解答的形式,讓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學生還可以對于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并嘗試應用作者的寫作手法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交由教師批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應用方式作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得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總結(jié):
教師可以通過導讀課、精讀課、研讀課和展示課,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協(xié)助學生進入沉浸式閱讀。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jié)合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讀有所獲,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從而能夠更好得對文本有更為恰當?shù)慕庾x。學生也可以大量學習文本的寫作手法,然后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豐富文章的表達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qū)ξ谋具M行有效的閱讀,漸漸被文本中的民族文化所感染。
參考文獻:
[1]邱文婷.關于小學語文"沉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科學咨詢,2020,(10):248.
[2]劉瑞萍.以沉浸式閱讀為載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時代(奧妙),2020,(5):20-21.
[3]童娟娟.在沉浸式閱讀中追尋提升閱讀力的品質(zhì)課堂[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4):27.
山東省濰坊市實驗小學 2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