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
摘要:我們所熟悉的教學進程是這樣的,教師在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會向學生介紹語文這一門學科的基本背景知識,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要學習的學科。許多教師會介紹語文的發(fā)展歷史和往后采用的教學方式。然而,更值得教師關注的應該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當向學生介紹學習語文學科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有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效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運用;文學審美;文化傳承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學習語文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其包括許多方面。視覺方面,其包括對漢字字形的感知能力,和對句段之間的結構排列的認知水平。聽覺方面,其包括學生對不同語言韻律的豐富感受,和對不同詞匯句法在不同語境下的運用的熟練掌握。表達方面,其包括學生是否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感悟。思想層面上,其又包括學生對不同文章的深層次理解。由此可見,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生學習語文至關重要。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有效地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即學生是否能用正確的邏輯將詞匯連接起來形成句段并運用在正確的生活場景中。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需要學生在視覺上對語言排列具有正確的感知,在聽覺上能從不同的語言表達中感受到表達者的不同情緒。在情感上,學生需要區(qū)分不同語言運用的細微差別所表達出來的不同情感,選擇正確的語句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悟。只有強化語言運用能力,學生才能將所學的知識有效的發(fā)揮,才能學之有用。
例如,在教授《古詩三首》這一篇課文時,教師應當正確安排課堂進度,讓學生在瀏覽閱讀、大聲朗讀、反復背記與觀賞名句中體會到這三首古詩的語言運用的魅力。通過瀏覽,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古詩尤其是律詩在結構上對仗工整的特點。通過大聲朗讀,學生能夠在反復咀嚼中發(fā)現(xiàn)語言音律節(jié)奏起伏平平仄仄的樂趣。通過反復背記,學生能夠在一次次的強化記憶中,將古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場景刻畫入自己的腦海,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深層情感,并與之產生共鳴。發(fā)現(xiàn)語言排列的美,發(fā)現(xiàn)語言韻律的美,發(fā)現(xiàn)語言情感的美,這些都是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表現(xiàn)。學生強化語言運用能力,為其強化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奠定基礎,對習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行之有效。
二、提升文學審美水平
審美水平即學生用自己的視角看待文學作品,并對此做出評判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由于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其審美水平不同,對不同的文學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文學審美水平通常是與學生自身的文學水平所對應的。所謂審美,不只是空口的談論,而應該對文學作品做出有有所依據(jù)的評價。同文物鑒賞家性質相似,學生只有在能夠理解文學作蘊含的美時,才能夠對其作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學生只有提升自身的文學審美水平,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課文中,體會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魅力。
例如,在教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篇課文時,老師應當確保在之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普及過此篇文章涉及的主要手法,才能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文章層次的劃分和深層的閱讀,感受到不同的表達手法運用到不同文章時的不同精彩之處。能夠從一篇文章的表象中看出其蘊含的手法和手法的精妙使用,便是學生具備一定文學審美的表現(xiàn)。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小見大的表達了自己對不同教育方法的觀點,見微知著,非常深刻。然而,如若學生不了解對比的手法,或者以小見大是如何運用,那么將不能從作者較為平淡的敘述方式中抓住文章的主旨,不能體會到文章的深意。因而只有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水平,其才能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更好的參與和理解。
三、做好語文文化傳承
我們應該知道,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感受語文魅力,還是為了通過語文學習來更好地傳承祖國文化。語文學科的發(fā)展是隨歷史而延續(xù)的,因而學生心中也應該具有一條不變的文化血脈。只有秉持著熱忱的赤子之心,以單純的美好來看待并學習語文,那么學生才能靜下來體悟語文的深層美。只有秉持著傳承語文文化的初心,學生才能熱愛語文,真誠的對待語文學習,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授《精衛(wèi)填海》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在講解基本的課文內容之外,應該為學生普及預言這一個題材,讓學生意識到,除了西方的童話之外,中國也有兒童讀物。我國的傳說寓言等具有傳統(tǒng)性的文學作品,能夠更深層次的表現(xiàn)國人的愛國熱情,表現(xiàn)當時的時代背景。通過學習這些文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化的傳承。教師通過這條文化血脈的講授,能夠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語文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其擁有廣博的歷史,擁有說不盡的知識寶庫。樹立起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不僅能夠使其自覺地沉入語文學習,而且能夠使習思考學習語文的目的,主動創(chuàng)新,為文化發(fā)展傳承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看上去是虛幻而摸不著邊際的東西,但其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生才能夠在正確的基礎之上進行語文學習,在語文學科之上,不斷攀登研究。如果學生缺乏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只是將語文學科當做必須完成的任務,把它看作巨大的壓力,那么其不僅缺乏學習的自主性,而且無法在語文上有所成就,不能對語文學科的發(fā)展作出貢獻。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進行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魏周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甘肅科技,2014,30(09).
[2]王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探索[J].才智,2011(24).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甘溪鎮(zhèn)李戶完全小學 56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