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恒
摘 要:高中化學知識的復雜性和綜合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在化學能力上都要求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漸過渡.基于此,本文從化學備課出發(fā),通過對化學教學課程的設計,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習能力;高效課堂;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簡單來講就是由化學元素、化學式和化學現象組成的科學學科,所以不乏有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哪怕學生對某具體的化學知識一知半解,但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都是可以彌補的,教師的這種思想也是導致高中生的化學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更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性知識.所以,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的要求,對化學教學進行認真設計.
一、做好前期工作,科學合理備課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對教師而言,備課是教學開始前必不可少的重要階段.備課是教師對教學整體的綜合性分析,是關于課堂講解內容、課堂講解節(jié)奏、課時使用等的整體把握.但如果只是簡單的整理課堂需講解的教材要求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根據實踐中積累的學生具體信息需求等經驗,相應增加或刪除一些內容,以此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有興趣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性學習.
備課時要考慮多種因素,由多方面考慮,對于一些教材上重復出現,反復強調的知識點,進行細致的講解,重點分析.對于一些難度過高甚至于超綱的知識點,教師要進行細心劃分,對于補充知識點進行講解.只有教師理清教材知識體系,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跟著教師思路走.假使教師對教材內容都不太了解,又如何能較好學生呢?教師在進行教材內容的細心剖析時,也要同時延伸相關的課外知識.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知識的認知度也隨之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教師要積極結合有關的化學知識,完善教材中雖沒有涉及到,但對教材中的內容學習有極大幫助的知識點.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安排好對課堂時間的把握,根據自己的講課習慣、講課速度和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多進行適當的調整,使自己的教學方案更完備,以高效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設計教學策略,營造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最需看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最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極其重要,但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思路與教師的講解同步,達到學生與教師相互配合的高效課堂.
1.運用類比推理法加強教學效果
在化學元素的教學中,教師使用類比推理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優(yōu)良效果.例如:在教授對比O和Cl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將他們分別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進程對比:H2和Cl2進行混合之后,在光合作用下就可以反應,從而產生爆炸的結果,而H2和O2則需要通過點燃才能發(fā)生反應,所以可得出Cl的非金屬性要強于O.也能讓O和Cl與同一變價金屬反應,例如:和Fe反應,氯氣和鐵可以生成FeCl3,其中鐵離子呈正三價,但O和Fe反應,得到的時Fe3O4,價態(tài)要低.所以,能夠通過非金屬元素和同一可變價金屬反應來推出其非金屬性,如果金屬元素在該產物中價態(tài)越高,就說明此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2.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
由于如今升學率壓力的不斷提高,很多教師為能夠有更多時間講解理論知識,而減少乃至取消了做實驗,從而導致了學生缺乏化學經驗,不能更為直觀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育和未來的發(fā)展都有較大的阻礙.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化學定律與概念的形成永遠離不開大量實驗的反復驗證.在高中階段,化學實驗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提升動手能力都有很大積極性.在化學教學階段,教師不僅應該要求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試驗認證,還應該要求學生選擇做一些課外實驗,從而掌握規(guī)律、開拓思維,培養(yǎng)學生對探索知識的興趣與能力.
例如:在對Na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在進行理論講解之前進行一個小實驗:取少許的Na投入到裝有硫酸鐵溶液的試管之中,會有沉淀產生,學生們便會對該反應產生好奇心,因而使其思維活躍,產生探究的欲望.誠然,除了課上實驗的展示之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布置一些家庭實驗.在學習了原電池的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對相關原理會有一定理解,教師可布置一個家庭作業(yè):運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制作一個簡易的原電池,以此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此過程之中,提高其動手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教師授課效率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之外,更要有計劃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不僅僅要學會知識,更要會學知識.自學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綜合性能力,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學生適應并探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科學的閱讀方式,實驗證明,學生如果閱讀能力不強,就不能夠對化學含義和概念進行很好的理解,更不會對相關教材與參考資料進行學習,對此,教師應該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使課堂教學與教材相結合,如此一來,既能夠使學生掌握教材知識,還能使學生在課后的自學中有所成果,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課堂的合作學習,不僅僅可以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完善學生思維,而且也是培育學生積極主動性學習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所在將學生科學地分為幾個小組,同時挑選合適的學生作為小組長,領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或者進行其他章節(jié)的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針對增加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深度分析,然后與組內的其他組員進行分享,從而做到興趣擴大化,提升學生的整體化學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在具體問題中指引解決思路,避免學生走彎路、信心下降.
教師的教學設計都是基于學生要求進行的,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學習進程,在推進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也要兼顧學生學習內容的鞏固和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學生才是主體,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尤為重要的,只有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才可以更好的使教學方案完備,要促進學生掌握到各種學習技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才能使學生不僅學到化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能使學生將來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振.論高中化學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學研究,2014(7):52.
[2]劉建華.試論高中化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之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11):11.
[3]何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J].成才之路,2011(36):6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