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數學概率論統(tǒng)計課堂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知識,還有將其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以此來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本篇文章將會從課程趣味性、教學情景和技術資源為切入點,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數學;概率統(tǒng)計;教學方法
引言:高中數學屬于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數學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們形成舉一反三的發(fā)散性思維。概率統(tǒng)計屬于高中數學重要的知識模塊,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還處于相對迷茫和困難的時期,主要原因是概率與統(tǒng)計的知識點相對零散,需要學生們運用一定的數學思維和歸納能力來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再加上很多學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改善,老師并沒有創(chuàng)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開設情景內容。因此,從教師層面來看,要想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認知,就需要通過開展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數學思維。
一、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扎實學生們的數學基礎
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的數學概率統(tǒng)計內容很多都屬于新增設知識。這就要求老師不能單純地采用普通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們加快學習任務的理解,可以依照教學目標與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基于教育數學的人文情懷來創(chuàng)設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內容。對于高中數學概率統(tǒng)計內容而言,老師要重點考慮學生們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難以將概率知識與實際生活完全的融合,這就需要老師能夠扎實學生們的學習基礎,不斷地增強課程的趣味程度。
例如,老師在講解“統(tǒng)計的基本要素”這一基礎知識的時候,首先,老師要明確隨機變量是概率論的一個基本概念,而概率論是通過大量的研究及其現(xiàn)象,從中找到最普遍的規(guī)律,對社會的統(tǒng)計調查做出貢獻的一門知識。然后,老師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述統(tǒng)計調查分為全面和抽樣調查,讓學生們對于調查方法有基本的認識,隨后引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學校一共有兩萬五百名學生,其中,男女的比例是6:4,抽查了每個年級20%的人數,然后按照學校男女比例,對他們的身高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請同學們可以清楚的說明,總體、樣本和個體分別在這個例子當中的呈現(xiàn)形式。最后,老師向學生們敘述方差與標準差是衡量一組數據波動大小的量,方差越小數據波動越小,讓學生們對概率的基本知識能夠加強鞏固和認識。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加深學生對概率統(tǒng)計的理解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概率是作為基礎知識而開展的,通過引導學生們加強對概率的基本認識,確保每一個學生可以掌握課本當中重點的詞匯內容,了解概率與統(tǒng)計當中的專業(yè)術語,可以分清平均數,眾數和方差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為學生們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老師還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將概率論知識與數學思維緊密的聯(lián)合,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的具體化,加強學生們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互斥事件的概率”講解當中,為了加強學生們對于這個基本概念的理解,老師需要在教學當中重點的強調互斥事件的概念,就是不可能同時發(fā)生的事件,但是當把這一概念運用到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們又會被應用題的文字所迷惑,沒有辦法對題目進行下手。這時,老師便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音樂課程和數學課程是否能夠同時開展?學生們在思考中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門課程作為一個集合的子集,是不能夠同時發(fā)生的,以此來更好的理解互斥事件。接著,老師向學生們講述隨機事件的時候,同樣可以引出一個具體的案例:當學生放學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的概率為0.5,遇到黃燈的概率為0.2,遇到綠燈的概率為0.3。如果學生在上學的途中遇到的兩個帶有黃綠燈的路,請問在上學期間遇到的都是紅燈的概率會是多少呢?讓學生們可以從熟悉的生活行動當中進行考慮,以此來意識到概率問題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培養(yǎng)更多的高中生可以利用概率與統(tǒng)計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運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
隨著高新技術不斷涌入到人們的生活實際當中,高中數學也應該充分地運用現(xiàn)有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轉變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可以在動態(tài)的畫面當中具體的了解數學知識。案例分析法將可以把語言難以描述的概率知識以分析和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們的理解程度。
例如,老師在“總體分布”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xiàn)總體分布的意義,運用實際的例子將題目當中的數據通過頻率分布圖進行表示,以此來估計總體的累計分布曲線。然后,老師可以借助教材課本當中的質量控制圖向學生們介紹,假設檢測的基本思路,在假設當中判斷隨機事件是否會發(fā)生,從而判斷事件所做出來的統(tǒng)計假設,必須是先拒絕這個假設,還是接受這個假設。
四、結束語
綜合上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素質教育不斷的向全國進行普及,高中數學教師正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概率統(tǒng)計的教學內容,不斷地向其中滲透人文情懷,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將學習到的知識點運用到生活實際,才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
參考文獻
[1]崔曉紅.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概率統(tǒng)計教學方法淺探[J].文理導航,2018(2):3.
[2]傅智紅,謝林燕.談品德課堂課后作業(yè)的改進[J].小學教學參考,2012(36):72-73.
[3]王方敏.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數學概率統(tǒng)計教學設計[J].科學中國人,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