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搞好教學,需要研究課程標準和高考試題,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和高考試題,認識到課程標準是高考命題的圭臬,是教學的準繩,教師要潛心領悟、認真踐行。
關鍵詞:高考試題;課程標準;核心素養(yǎng);引領教學
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以新標準適應和引領時代變化。此次課標修訂的一大亮點是各學科都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細化。教育部頒布課程標準是為了指導教學設計,提出考試評價和教材編寫建議,是為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梢哉f它體現(xiàn)著國家意志,從考試評價角度來說,它是高考試題命制所尊奉的圭臬。下面我們就選取高考典型題,體會課程標準的宏觀要求是如何通過一道微觀試題貫徹落實的。
例:2019全國Ⅲ卷39題(情境材料略)
本題涉及的學科任務是解釋與論證,既包括對文化現(xiàn)象(弘揚民族精神精神)的解釋,又包括對結論(弘揚焦裕祿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具有重要意義)進行論證。本題涉及的情境屬于文化領域中的典型情景、熱點現(xiàn)象——民族精神,材料又是時政熱點——脫貧攻堅,情境在時空上縱橫交錯,內涵豐富復雜。設問涉及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論,能很好的考查考生能否對社會現(xiàn)象做出有說服力的、邏輯嚴密的解釋,可以準確判斷考生能否對事物本質進行合理闡釋的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情境材料及問題涉及民族精神的傳承、弘揚等文化基本理論,從學生的答題情況,還能很好衡量政治認同素養(yǎng)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本題的國標答案是:民族精神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焦裕祿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弘揚焦裕祿精神,能夠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勵斗志;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因地制宜,精準扶貧脫貧。
整個答案由兩部分構成一個嚴謹?shù)倪壿嬎季S過程,其結構思維過程具體如下:
前半部分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演繹推理,它的結構及邏輯思維是:
大前提:(中華)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精神動力);
小前提:焦裕祿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
結論:焦裕祿精神也會有這樣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精神力量)
在這個推理過程中:
大前提的作用是:闡釋文化的一般,即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樣;其作用是實現(xiàn)了答題知識范圍(運用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的界定,并開門見山,亮明觀點,使主旨鮮明。
小前提的作用是:把要論述的文化的特殊——焦裕祿精神,歸結為文化的一般——民族精神。這樣就實現(xiàn)了“切題”與“過渡”;這樣就把教材中沒有學過的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焦裕祿精神”,轉化為教材中文化的一般知識“民族精神”,把“特殊”變“一般”;將“陌生”變“熟知”。
結論的作用是:對“陌生事物與現(xiàn)象”定性。具體來說,就是確定焦裕祿精神就是教材上民族精神的知識范疇。它既是這個演繹推理過程的結論,但又是整個答案后半部分的起點,在整個答案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后半部分就順承著這個結論,具體從三個層次展開論據(jù),進行論證,分析闡釋了焦裕祿精神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所提供的3方面精神力量。
從整個答案來看,答案前半部分通過三段論演繹推理的運用使整個答案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論證簡潔、邏輯嚴謹、說理透徹。答案后半部分,結合背景材料展開說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的過程,又要求考生對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整合,完整、準確提取能說明焦裕祿精神對脫貧攻堅作用的各個角度有效信息,在此基礎上用凝練的語言,以高度歸納、概括的方式,完成對這一問題的闡釋。整個答案能較好地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本門課程后所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科素養(yǎng),這體現(xiàn)了建立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評價機制的課程標準基本理念。
一份好的試卷,應具有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領教學3大功能。一份好試卷是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出來的好題組成的,我們分析的這個典型題,從整個試題來看凸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的政治認同;著眼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表達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積極態(tài)度的科學精神,凸顯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突出了對獲取解讀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篩選遷移知識,運用演繹推理闡釋論證問題等思維能力的考查,試題有較好的區(qū)分作用,能很好考查出學生經(jīng)過階段性學習所具備的學科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充分演繹了課程標準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很好幫助教師和學生把握教與學的深度和廣度,為階段性評價、學業(yè)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重要依據(jù)。很好地實現(xiàn)了服務選才、引領教學的作用。
通過這樣一個高考典型題的分析,使我們更深刻領悟到新課程標準是我們廣大教師教學的依據(jù)與準則,是高考命題的圭臬,我們應把它領悟透、踐行好。
參考文獻
[1]韓震《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細化思想政治的學科育人目標》[C]新華網(wǎng)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會議講話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明光《高中政治課表修訂繼承超越變革》[C]2018.8
[4]陳友芳《中國考試》[J]2018年第7期
作者簡介:張樹羽、男、中學高級教師、1970年10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法學學士學位,現(xiàn)從事高中政治教學,研究方向主要是高考命題趨勢與特點;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