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均
【摘? ? 要】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活動啟動、教學過程管理、教學互動操作等環(huán)節(jié)都帶有開放性特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具體教學設計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整合,對教學目標展開明確梳理,對教學程序進行優(yōu)化處理,對教學訓練實施創(chuàng)新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的學習時空條件,促進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順利發(fā)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合理應用開放式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開放式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38
一、明確目標,完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需要圍繞具體目標展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中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以提升教學設計的契合性。開放性教學應該體現(xiàn)分層意識,因為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目標要求也應該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擴大教學覆蓋面。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觀察教具演示,了解平行線概念以及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關系,會利用符號語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論,可以運用三角尺和直尺在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在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讓學生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畫直線,自行探索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學生開始實踐操作,在白紙上畫出諸多直線,然后進行對比分析,很容易得出操作結果: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重合。教師對學生探索結果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操作表現(xiàn),然后繼續(xù)給學生布置開放性訓練任務:在已知直線外找到一個點,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做直線的垂線,看能夠做幾條垂線。學生再次進入自行探索階段,課堂互動氣氛漸濃。經過一番探索,學生都能夠順利得出操作結論:經過直線外一點做直線的垂線,只能做一條垂線。教師為學生設定了操作任務,并給出具體操作方法,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索學習,具有鮮明的開放性。
二、整合內容,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模式操作環(huán)境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對教材展開整合性思考,篩選出最為適合的教學內容,還要對學生學習情況有更多了解,有針對性地增設一些校本課程內容,給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任務。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案例分析的開展,給學生提供更多感官沖擊。如果有可能,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學生參與情境設計,讓學生展示一些信息和材料,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在教學內容比較明確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對教學法展開集中優(yōu)化處理,以提升教學適合度。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相交線”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觀看圖示,開展多種形式的推理和表達。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材料自行設計一些相交線案例,對鄰補角、對頂角進行感知了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對鄰補角和對頂角概念進行深入研究,理順對頂角性質和應用。最后,教師讓學生利用實驗形式對鄰補角和對頂角性質進行驗證,并自行選擇驗證方式和實驗材料。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操作和推理的機會,開放性特征十分鮮明。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展開實驗操作,將生活認知作為學習指導,促進了主觀認知的發(fā)展。
三、優(yōu)化程序,提升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運行水平
在開放式教學模式運行中,學生可以隨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形成多重互動和交流,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品質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需廣泛征詢學生的意見,也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學習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操作的機會。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廣泛運用不能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教學程序展開優(yōu)化處理,為學生提供更多活動建議,對學生活動表現(xiàn)進行有效管理,對教學的生成進行適時調控,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四、創(chuàng)新訓練,拓寬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域度
數(shù)學與學生生活有更多結合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訓練設計,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的基礎展開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對于數(shù)學實驗、數(shù)學調查、數(shù)學測量、數(shù)學操作等實踐性活動的接受度更高,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指導,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形成數(shù)學能力。例如,在教學“平移”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物體平移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利用方格紙做背景進行實際操作,標記出平移數(shù)據,并得出平移結論。學生聽說用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xiàn)象做模型進行探究,自然產生更強的參與興趣。有學生找到飛機飛行案例,在方格紙上進行位置標記,從飛機的任意一個點展開連線操作,得出新的位置圖形,對平移現(xiàn)象做客觀解讀。教師對學生操作情況進行歸結,指出存在的問題,給出技術指導,讓學生對這些操作形成理性認知。教師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訓練任務,也給學生更多的操作自由,讓學生任選生活案例展開相關操作,將學生學習思維成功調動起來,在自然對接中形成學科認知。
總之,開放式教學模式解放了學生思想,學生學得快,學得懂,學得愉悅,對這種實踐模式有更高的認同感,因此,教師要做出更多實踐探索,在教學方法改進方面做出創(chuàng)新探索。課堂教學引入開放式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做充分的調研,在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互動運行、教學訓練創(chuàng)設等方面展開實踐探索,讓學生順利進入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之中,在自由、互動、探索、研究、歸結等學習操作中形成學科基礎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光林.數(shù)學建模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9(02).
[2]黃雅玲.形式本質雙開放,驅動初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9(06).
[3]張素平.初中數(shù)學“開放式”教學模式有效性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4(14).
[4]蘭青.初中數(shù)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