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榮敏
【摘? ? 要】小學語文線上教學效果欠佳,原因之一是缺乏充分、科學的課前預習;學科組開展線上微聊式研討,群策群力列預習提示單,進行預習對比實驗是提高線上教學效果的良方。
【關鍵詞】微聊式研討? 加強預習? 提高實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98
線上教學將近兩周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起初那股勁頭漸漸散了,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的寥寥無幾,對新知識掌握得不全面、不牢固,提交的作業(yè)正確率也不高。針對這種情況,一開始教師們紛紛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線上輔導,對每課的重要知識點錄制小視頻放在班級群里引導學生反復看,而易錯、多錯的習題,教師就在作業(yè)簿里重點講,讓學生重新練;或是利用休息時間開直播課,把重要的知識點重新梳理一遍。課后在微信群里和其他教師一交流,發(fā)現(xiàn)這樣重復講、重復練,偶爾一兩次效果還可以,時間一長,不僅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學生也不愿意聽,甚至感到厭煩,效果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是我們大部分班級的科目采用推送名師優(yōu)課,教師把視頻推送給學生后就不再跟進,學生認真看沒看?重點知識點掌握了沒?一概不知。二是開直播課的年級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學,一個年級在一起上課,課堂上老師根本顧不過來。三是沒有課本,學生上課都是老師推送的電子教材,課前90%的學生根本沒有看新授課的內(nèi)容。
原因理清之后,教導處組織全校教師專門召開了“線上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效率”的網(wǎng)絡研討會,教學副校長在工作群里發(fā)起話題,要求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暢所欲言。這種教研方式的好處是a.突破時空限制。b.主題單一明確。c.簡便易行易推廣。d.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易上傳、易保存,便于查閱、回放。e.適應性強。經(jīng)過線上微聊式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各科必須加強課前預習,才能提高線上教學效果。
怎樣搞好課前預習呢?以五年級語文為例,四位教師在微信群聊天研討的基礎上,又各自進行了嘗試,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預習方式效果不佳,課前預習既要引導學生多次接觸文本而熟能生巧,又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材重點內(nèi)容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方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為了開闊視野、廣泛聽取意見,我們還邀請了朱校長和鎮(zhèn)教研員姚老師加入語文學科微信備課群,開展教研接龍活動。
如五下語文第四單元第9課“古詩三首”,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送別感懷,我們都能從詩句中感受古人的情懷,體會他們對祖國的擔憂。為了凸顯合作的優(yōu)勢,四人通過微信備課群的多次交流,一致決定根據(jù)各自班上的學情擬定預習要點,其中五(2)班孟老師和五(1)班鮑老師分別把自己擬定的預習提綱放在備課群里。
一、孟老師的預習提綱(此略)
二、鮑老師的預習提示單
1.初讀古詩,解決字詞。(1)第一遍朗讀三首古詩,圈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在書后生字欄里標注讀音,方框的字注音并組詞)。(2)再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畫出不理解的詞和難讀的詩句,詞語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工具書來解決;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要讀通讀順。
2.熟讀古詩,理解詩意。(1)朗讀古詩2~3遍,用“/”畫出詩的節(jié)奏,朗讀時注意詩的節(jié)奏。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2)借助書上的注釋及自己理解的詞語,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詩句的意思。(3)大聲地朗讀三首古詩,結合詩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能背誦;嘗試默寫其中兩首詩。(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拓展學習,收集古詩。(1)上網(wǎng)收集關于家國情懷和送別的古詩(各一首),讀一讀,背一背。(2)嘗試說一說其中一首詩的大意。
對以上兩份預習提示單,小組成員先后以接龍形式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達成了這樣的共識:鮑老師的預習提示單緊緊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和課后的習題提出了學習要求,從三個方面明確了預習所要達成的目標,每一個階段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完成的預習任務也是由易到難,一目了然,可以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但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關于家國情懷的古詩,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有點兒難,他們還不能夠理解什么叫家國情懷,可解釋一下以降低預習難度。
經(jīng)過網(wǎng)聊,大家覺得應該加上這樣一段引語:同學們,第四單元是一組家國情懷方面的課文。所謂“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古往今來,這種高尚情懷極大地鼓舞士氣、凝聚力量、振奮精神,既利國利民又利人利己。下面,就讓我們從三首詩中去感受古人的情懷,體會他們對祖國的擔憂。
為了比較兩份預習提示單的效果,我們分別把這兩份預習提示單發(fā)給兩個班的學生進行預習,根據(jù)第二天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一班、三班用的是鮑老師的預習提示單,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正確率要比二班和四班高,學生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二班、四班明顯要差一些。通過對比,大家一致認為,以后在預習時就按照鮑老師的這種方法擬定預習提示單,既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的反思是這次預習提示單的擬定,學生課前已經(jīng)熟悉了文本,對詩人寫作背景有所了解,通過反復誦讀,90%的學生已經(jīng)能背誦;給古詩劃出節(jié)奏,學生能把古詩讀得很有韻味;根據(jù)書上的注釋和自己查工具書掌握的字義,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課堂上教師對難點加以點撥,學生就能輕松掌握新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