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蓉
【摘 ? ?要】高效落實語文基礎教育中的識字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齡階段、學力水平差異調整教學策略,推動識字教學的具體措施適應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實際需要。因此,面向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我們也要關注其中是否存在被忽略的問題,并及時反饋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識字教學 ?現(xiàn)狀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74
小學教育周期性較長,再加上低年級學生的入學基礎較差,所以很容易造成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思維水平、知識儲備以及學習習慣上的極大差異。如果教師無視這種差異,面向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策略,那么勢必無法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本文就以小學識字教學為主要切入點,探究了高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xiàn)狀,并根據(jù)自身教學實踐與學習經(jīng)歷,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低齡化。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生在小學整個階段中,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變化并不十分明顯,使得很多教師誤以為統(tǒng)一化的教學策略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將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一概而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上未能做出階段性的改變與創(chuàng)新。這也就使得教師將相似的教學策略同時面向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使用,使得高年級的識字教學方法趨于低齡化,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沉淀,學習方法難以系統(tǒng)化,整個教學過程趨于膚淺浮躁。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對借助游戲來進行識字學習的興趣較大,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化的學習過程中。但是如果教師面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依舊用各種各樣的游戲做媒介,反而會造成寶貴的課堂時間的浪費,造成學生出現(xiàn)學習的疲憊感。因此,高年級識字教學需要形成更具有深度和廣度、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拓展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逐漸擺脫低齡化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
2.尚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如前文提到的,許多教師在面對高年級學生的時候,依舊像對待低年級學生一樣,什么問題都要做到親自給學生解釋,學生犯下的錯誤由教師承擔責任。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或許是逐漸適應和喜愛識字學習的重要過程,但對高年級學生來說卻是一種獨立能力和良好習慣的扼殺。教師事事親力親為,高年級學生的識字習慣和方法將永遠無法得到強化。比如學生在遇到一個陌生字的時候,教師一貫的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怎么讀怎么寫,而不培養(yǎng)學生用字典查閱和摘抄生詞,將生詞運用到簡單的句子中的正確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在識字學習上將始終處于被動和迷惑的狀態(tài)。
3.課外拓展領域受限。課外拓展是提高學生識字量極為有效的輔助過程,但是卻也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忽略的環(huán)節(jié)。一來有的教師忽視了課外閱讀的價值,沒有及時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學生推薦適合識字學習的課外書目,導致學生的知識領域十分局限,識字水平得不到顯著提升。二來有的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課外拓展過程中正確的識字學習方法,使得學生的識字積累過程難以有效建立起來,學生的拓展過程阻礙重重,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識字積極性。
二、解決小學高年級識字教學問題的針對性措施
1.構建更有深度和層次性的教學策略。想要改變高年級教學課堂低齡化的問題,需要教師認真審視高年級學生的真實發(fā)展狀況以及實際學習需要,在盡可能保證教學方法適合高年級學生識字學習的同時,再進一步思考教學方法的趣味性,避免花哨的教學方法造成課堂教學深度過淺,教學時間浪費等問題。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夠制造高年級教學區(qū)別于低年級教學的全新特色。
一方面,教師要逐漸提升識字教學方法的深度。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適應系統(tǒng)化和規(guī)律化的識字學習過程,從打好識字的拼音基礎開始,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高效率、專業(yè)性的學習策略。另一方面,教師要將趣味化的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調劑品而非教學的重點。趣味教學方法對于改變教學過程中嚴肅的氛圍,調節(jié)學生緊張的情緒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高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趣味教學的“度”和“量”,為構建具有深度和層次性的教學課堂提供趣味推動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學習習慣。事實上,高年級學生在進行識字學習時,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不必完全向教師借力。同時,高年級學生也有了數(shù)年的學習經(jīng)歷,在形成獨立識字、高效識字能力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意識和素養(yǎng)與良好的學習習慣相結合,推動學生在發(fā)揮好習慣優(yōu)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因此,教師要擺脫“手把手”教學觀點的影響,適當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調整的空間,讓學生充分顯露自己學習習慣上的缺陷和優(yōu)勢。如有的學生沒有摘抄生詞的習慣,而有的學生則愿意主動查閱字典積累生詞。接著教師再及時參與到學生的習慣構建過程中,為學生指明克服壞習慣的方向,鼓勵學生延續(xù)好習慣優(yōu)勢。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憑借自己的能力學習和掌握生字生詞,而不必再像低年級的學生一樣遇到生詞難題就追在教師后面問。
3.拓展學生課外識字學習的領域。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有時候光靠教師講解教材,分析課文并不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足夠的生字生詞。再加上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所以可以以現(xiàn)有的識字水平為基礎,進一步拓展學習更多的生詞生字。一方面,教師要主動向學生介紹有助于識字水平提升的閱讀材料,譬如《讀者(校園版)》《青年文摘》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生詞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拓展閱讀的方法和習慣。如先根據(jù)句子的意識猜測生詞的意思,在形成一定印象之后,再借助電子詞典進行查找,了解準確的意識和解釋,最后再將生詞進行摘抄和書寫,掌握基本的書寫規(guī)則。借助這種方式,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學習之外,為自己開辟出一片新的學習天地,從而不斷提高詞匯量,優(yōu)化識字學習的過程,最終提升自己的識字和用字能力。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教學方法過于低齡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形成以及課外拓展領域尚未打開等方面。正是由于這些教學問題的存在,使得大量學生的學習基礎得不到鞏固,高年級難以從容高效地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語文學習新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要形成一一對應的解決策略,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聯(lián)系起來,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速度,不斷完善學生的識字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李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挫折教育策略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16.
[2]周星宇.興趣識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5(10).